西区人社:情倾民生温暖你我
从高效便捷的服务大厅,到覆盖城乡的三级网络,办事群众的一张张开心笑脸,都肯定着她务实奋进的工作作风;
从构建启用的“城西区就业创业超市”微官网,到倾力实施的“爱心助保”工作,率先推行的一项项惠民政策,都见证着她心系民生的情怀;
她打造广大创客展翅的高地,托起困难群体续保的梦想;
……
她,就是城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年来,这个不断锐意进取的优秀集体在省、市人社部门及城西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建设就业创业培训高地、和谐劳动关系家园、优质文明服务窗口、社保全民覆盖区县,得到了国家、省、市、区领导以及兄弟观摩单位的高度肯定,赢得了群众点赞,并先后多次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西宁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西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西宁市三高三无先进单位”、“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省级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个基本
夯实民生保障工作新基础
坚持与各镇(办)、社区(村)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按照“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立足实际、协调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稳定就业局势、健全社保体系、促进和谐用工等中心任务,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十三五”时期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新基础”。
立足民生基本社会就业更充分
“十二五”期间,城西区新增就业累计2.6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累计2.15万人,完成技能培训5624人,创业培训1700人。
一是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落实机制基本形成。坚持将就业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建成城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就业工作目标督促落实和检查考核机制,形成以公益性岗位开发、岗位补助、就业指导、小额贷款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政策体系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多措并举的就业格局初见成效。健全区、镇(办)、社区(村)三级服务体系,建立用人单位和城乡劳动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良性互动机制,建成一体化的培训就业模式,率先推行实施技能培训直补政策,选定8家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开展1+N(技能+创业+实训+讲堂+扶持)及分类滚动式培训。三是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体系不断完善。主动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题,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探索苗圃器+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创业链条,推广“创业咖啡、创业沙龙”模式,为创客提供线上+线下的创业育种、资源共享、商机交流平台,全区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亮点频现。
立足保障基本社保经办更高效
“十二五”期间,城西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4万人,基金征缴28070.4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万人,基金征缴额362.48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6万人。
一是保障制度持续健全,参保范围稳步拓展。各项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参保覆盖范围稳步扩大,基金征缴显著增长,围绕社保扩面和待遇支付两条主线,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参保及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保障城乡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待遇水平逐年提高,社会保险支付更加规范。高度重视社保待遇水平的提高,先后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待遇作了多次调整,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逐年提高。主动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沟通,完成职工医保、工伤等业务承接工作。三是征缴力度不断加大,社保基金监管得到加强。落实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建立健全了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险金发放工作程序等覆盖基金收、支、存、管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完善了与财政、地税、审计部门联席会审和按月对账制度,基金监管得到加强。
立足调解基本劳动关系更和谐
完善与司法、法院、工会、行业协会等的联合调处机制,搭建“调、裁、审”对接的工作平台,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制度执行良好。“十二五”期间共收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376件,结案率99%;企业依法备案2324家,涉及劳动者159396人,签订劳动合同人数149973人(次);坚持劳动监察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部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重点查处力度,完成监察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受理投诉案件725件,清欠工资4839万余元,清退用人单位收取的押金5.3万元。
立足规范基本人事管理更完善
配合区划调整,做好相关人事调配,规范人事调动、任免、招录等程序;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梳理事业单位借调人员基本情况,深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用人管理。探索政府多元化用人机制,完成小学教师、政府雇员、政府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村警、三支一扶及村官等招聘工作。制定《政府雇员招聘管理考核办法》、《政府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招聘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配合完成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完成工作人员档案专项审核。落实安置军转干部的岗位安排、初任培训等相关工作,做好军转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
六个率先
托起群众参保就业新梦想
“十二五”期间,城西区人社战线全体同志不断提升凝聚力、锻造执行力、锤炼攻坚力,实实在在为辖区群众办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开创了西区就业援助及养老保险续保缴费的新模式,托起了辖区群众平等就业和“老有所养”的新梦想,也为魅力西区建设做出了新的实践。
率先启用“微信平台”。构建启用了“西宁就业创业超市微官网”公众微信平台,平台设置就业、创业、培训三大版块,实时发布求职招聘等相关信息,搭起了企业、劳动者及政府的网络“连心桥”,实现了劳动者求职“一键完成”的目标,也实现了城西区人社工作从线下单一推进到线上+线下并行的转变。截至目前,微官网发布岗位信息23000余条,线上创业讲堂吸纳粉丝团队11252余人。
率先建成“孵化中心”。投资1700万元,建成总面积1174平方米的城西区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设立“众创空间”及“创客咖啡”提升虚拟环境和孵化承载能力,并集合区总部经济大厦资源,加快创业链条的整合力度,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在城西区挥洒青春和智慧,实现创业梦想。五年来,中心累计孵化企业52户,实现销售收入8334.55万元,净利润720万元,被西宁市政府认定为“西宁市创业孵化基地”,被省人社厅认定为“大学生见习基地”。
率先培育“创业理念”。在加快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中大胆实践,积极培育和引导全民创业理念,开设以“创业逆袭”、“微商那些事”为主题的创业讲堂,开展了“寻找您身边的创业明星”系列活动,活动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创业典型,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开创了城西区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期间,“城西区就业创业超市”微信公众平台访问量达到了29万余人次,参评范围之广,推荐人数之多,在全市尚属首次。
率先实施“被征地农民参保”。投入资金8500万元,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工作。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不仅使失地农民享受到了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也为全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供了试点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率先开展“爱心助保”。制定下发了《城西区爱心助保实施办法》,并争取政府资金10万元,为首批9名受助对象发放了无息借款,帮助其及时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关爱,实现了政府对特困人员的托底关怀。
率先推行“缴费零距离”。为切实解决村民缴费过程中手续复杂、时间集中、路途较远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积极与相关业务经办银行协调,推行了“缴费零距离”工作,即:在辖区12个行政村率先安装了便于缴费的POS机,并设立了村级缴费点,确保村民足不出户、户不出村就能缴纳保费,POS机的成功“落户”,精简了工作流程,疏通了缴费渠道,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个规范
打造西区人社队伍新形象
以“抓管理、促能力、转作风、强服务”为主题,在以往打造出“移动办公桌”、“高原青年文明号”等服务品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城西区人社局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开展了人社窗口诚信服务月,“惠民便民当先锋、微笑服务展风采”,“中国梦、人社梦、我的梦”,“五型机关”等创建活动,城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的服务环境、工作模式、精神面貌等大为改观,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面树立起了西区人社“新形象”。
规范服务方式。严格服务规范,按照《学习制度》先后召开30场学习会,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包括理想信念等内容的培训教育;聘请专业礼仪人员,对窗口干部接待服务群众的文明用语等进行了细化规范;开展服务大厅党员先锋岗等评选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比超服务的浓厚氛围。
规范办事流程。根据权利清单和22个梳理后的办事流程,设置《温馨提示》、《业务流程图》和《办事指南》,提高办事效能;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等制度,在局内全面推广AB岗服务模式,开启便民之路。
规范队伍管理。注重加强人社系统自身队伍管理,针对查找的74个风险点,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严格实施考核管理等9项制度;持续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开通举报电话,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狠纠不正之风。
【编后】“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五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西区人社的工作人员,要推动民生工作取得新成绩,就必须始终坚持情倾民生,坚持主动作为。下一步,西区人社将继续突出民生体系建设促和谐、人事管理建设促规范、机关法治建设促稳定、基层组织建设促发展、群众路线建设促服务、能力作风建设促落实、精细管理建设促创新的“七建七促”主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富有成效地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