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世界屋脊引人瞩目的绿色城市

19.12.2014  00:02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明确了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省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央精神,反映了青海实际,回应了群众关切,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新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海的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青海生态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很重,中央对生态保护的要求很高,青海在国家生态全局中的责任很大。我们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青海要保护好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生态保护工作部署,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精神,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青海新闻网讯 一条条绿色绸带沿着山边、河边、田边、路边尽情舞动,生机无限,灵动无比,绿色已经成为了西宁的主色调!人们有目共睹,如今的高原古城西宁,不仅高楼林立,交通纵横,越来越像一个现代大都市,而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高歌猛进,她日益成为世界屋脊引人瞩目的绿色宜居城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作为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市地处湟水流域,四面环山,三川汇聚,城乡绿化建设在全省乃至“世界屋脊”起着样板示范和带动作用。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城乡绿化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落实“三区”战略,立足高原特色,推进生态文明;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持续展开城区绿化建设、道路水系绿化、南北两山生态绿色屏障和郊县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治山、治水、治城的大型生态绿化工程。
  今天,当我们的城市英姿勃发、五彩斑斓;当山边、路边、河边、田边“四边”绿起来、美起来;当百姓对西宁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以及对城市的满意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当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羡慕西宁的绿,西宁的美……我们感受到,西宁正大踏步向生活之城、幸福之城迈进!
   大南山绿色屏障工程 
  8年艰辛染绿荒山秃岭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常说,青海有三怪,其中之一就是青海的山上不长草。由于气候干旱缺水,那时西宁的南北山常年光秃秃的。而如今,西宁人可以无比自豪地说,改变荒山秃岭,我们做到了,每一抹绿色都倾注了心血,是意志和力量的见证,是青海自强不息精神的展现!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重塑湟水流域生态风貌的指示精神,2005年西宁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工程实施范围以西宁市南山片为主,东起杨沟湾、西至阴山堂、北接解放渠、南至湟中县界,东西长27公里,总面积105.52平方公里(15.82万亩)。按照一年绿化造林2万亩,建设一座桥梁、一条道路、两个景区的规模进度,8年来共投资8.2亿元,累计造林13.8万亩,栽植大规格苗木近1500万株,平均成活率在90%以上,总体保存率在85%以上,初步形成了以乡土针叶树为主、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比较完善的山地森林生态体系,林草覆盖率大大提高,有效的遏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如今的大南山树木葱郁、绿树成荫,风景秀丽,防护林绿化成绩卓著,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水利工程配套完善,整体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屏障和景观区域正在形成,为西宁市建设高原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累累的硕果,2012年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 
  浓墨重彩挥写大手笔
 
  通过多年持之以恒的综合治理、绿化美化,西宁大南山绿了,但西宁建设美丽家园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目前,西宁正在全力推进的北山美丽园永久性绿地建设项目,结合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工程及机场高速(西宁段)沿线环境整治工程,以景观绿化为基础,成为了省会西宁美化家园的又一个大手笔工程。
  惊喜和震撼发生在北山脚下!一排排破旧的平房被拆迁,居住在“危山”下的几万群众搬到了安全的地区,眼前,那一片破旧不堪变成了美丽的景观带,它是市委市政府斥巨资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为民造福的结果。
  北山美丽园永久性绿地规划建设总面积约6000亩,规划区位于北山南城坡角至西宁高速,规划范围西起朝阳猪场台片区,东至小峡口付家寨片区。东西长约17公里,规划总面积约170.7公顷,防护林带长11.62公里。建设项目包括朝阳绿岛公园、朝阳临时绿地、北山烟雨景区、昆仑神韵景区、京韵青风景区、城市生态建设林地、机场高速(西宁段)沿线防护林带、宁湖景观改造等建设项目。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西宁市按照打造一条具有交通干线、景观主线、生态绿线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色生态景观廊道的要求,重点实施了机场高速沿线绿化景观工程及宁湖湿地景观改造建设项目。承担建设项目的16家单位,克服战线长、难度大、时间紧等不利因素,放弃节假日,日夜奋战,全力推进机场高速沿线(西宁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于今年5月底按政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绿化建设任务,新栽植各类苗木71658株(墩),平整场地1927.28亩;清理垃圾1344911.6立方米。
  2014年3月1日,西宁市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西宁北山美丽园永久性绿地管理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北山美丽园区域内6000亩绿地被永久性、强制性保护起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与绿化景观无关的开发、建设、经营、生产、租赁等活动。用法律形式永久性的保护绿地,为西宁的子孙后代留下了生态乐园。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在西宁一条贯通东西的城市生态绿廊和城市景观走廊日渐清晰。穿行在这条即将成型的城市景观走廊,进入眼帘的是前所未有的风景:北山以及机场高速公路(西宁段)沿线地块,已披上了树木编织的外套,沿线曾经危房、破旧厂房等破烂不堪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栽植的树木,和错落在林间的主题公园,而机场高速公路犹如一条丝带,将一块块植物风景串起……
   城市公园合理分布 
  扮靓城市惠及市民
 
  东有自然植物、奇石景观和湿地景观组成的湟乐公园;西有突出音乐舞蹈、运动健康的行知公园;北有风雨亭、景观休憩廊、万马奔腾雕塑、亲水平台、健身广场的柴达木公园;还有上百株大海棠树成为一景的海棠公园……
  东南西北中,美景在城里。
  目前,全市已经有8处主题公园对市民开放,尚有一处正在抓紧建设,一处即将对市民开放。
  为了实现“十二五”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的目标,从2011年起,西宁市以开展“主题公园建设年”为契机,确定建设10处主题公园,灵活运用自然生态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来反映出既有青海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特点,又具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主题公园作品。如以“西海览圣”、“丹凤朝阳”为主题的柴达木公园和朝阳绿岛公园;以体现西宁古八景之中的“北山烟雨”、“石峡清风”为主题的北山烟雨景区和石峡清风景区;以展示“河湟谚语文化”为主题的河湟公园等,竭力构建数量达标、分布均衡、功能完备、品质优良的公园体系。公园是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是供民众公平享受的绿色福利,为了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公益性和福利性,还绿于民,使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2011年,西宁市政府将五所市级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公园已然成为了老百姓游览、休憩、观赏、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
  为了实现免费开放后“管理水平不降低,景观质量不降低,服务标准不降低”三个不降低的要求,各公园全面推进公园精细化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扎实开展绿地景观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园事花事活动、优质文明服务及公园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注重实现各大公园“一园一景、一园一品、一园一活动”的特色,着力打造优美整洁、安全有序、靓丽文明的公园,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好评。同时,市级各公园努力打造特色园事花事活动,提升公园文化内涵,彰显幸福西宁的独特魅力。如今,人民公园的冰灯艺术游园会和郁金香花展、文化公园牡丹花展、南山公园“六月六”花儿演唱会、野生动物园金秋菊展等园事花事活动已成为西宁市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特色园事花事品牌活动。
   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入 
  生态富民鼓了农民钱袋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也是进一步激发社会兴林的活力源泉。 2010年3月,西宁市正式启动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到2012年底全市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林农“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改革目标。
  林改的推进就犹如一股春风,手里捧着林权证这颗“定心丸”,农民找到了致富新路,对林业发展的前景越发看好,造林和管护积极性空前高涨。为进一步巩固林改成果,激发林业活力,推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合理有序的发展林业,2013年西宁市在已完成主体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并结合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编制了《西宁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起草了《西宁市推动林业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积极探索兴林富民的有效途径。
  目前,西宁市以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正朝纵深推进。2014年大通县被列为全省林权流转试点县,建立了集林权登记、资源评估、林权交易、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林地由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的重大转变,盘活了农村林业资产。如今,围绕群众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林下种养殖、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发展可以说是路通气顺。仅2014年西宁市已积极申报林业产业发展项目43个,争取省市林业产业资金1880万元,以国有林场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中藏药种植基地21处,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年产值约1500万元;林下养殖各类林禽22.44万羽,年产值约380万元;利用森林景观扶持“林家乐、森林人家”的自主经营农户达40户,年产值560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焕发全市林业发展活力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力。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进军步伐铿锵坚定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它是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践行生态问题的切实举措,根本目的是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75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目前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中还没有一个城市获此殊荣。
  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生态环境条件相对恶劣,治理难度较大,西宁人民渴望绿色、喜爱绿色、建设绿色的愿望更为迫切,因此在西部高原建设森林城市有着特殊意义。2011年,西宁市委、市政府根据城乡生态绿化建设发展趋势,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目标,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宗旨,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致力打造高原花城,森林西宁,魅力夏都。
  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标准和创建程序,成立了创建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启动大会,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实施目标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创建责任体系。创建工作主要是围绕生态环境、林业产业、生态文化这三大体系和森林资源安全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大幅增绿。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城镇园林绿化、主题公园建设、大南山生态屏障、机场高速路沿线景观整治、四边绿化等重点工程。加强林政执法和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依法严格管理森林资源,强化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编印创森知识宣传手册,举办了主题美术摄影大赛,开展爱绿护绿志愿行动、创森知识有奖竞赛、“森林五创”、最美城市绿化系列评选、有奖征文、星级公园评比等活动,有效的提高对创森的认知度,通过创建活动营造“两片绿”,在城市中建成一片绿,在广大市民心中树起一片绿,形成良好创建氛围。
  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2平方米,初步形成“一核、二区、三轴、四环、多园”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构建起“城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林水相依、林路相嵌”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