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西宁两会 湟源:八大亮点做大畜牧业

07.02.2015  14:42
核心提示: 王予波市长在两会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加快发展以饲草为基础的生态畜牧业,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基地45个。大力发展农牧业,鼓励和扶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发展

王予波市长在两会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加快发展以饲草为基础的生态畜牧业,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基地45个。大力发展农牧业,鼓励和扶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发展等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00家。

  按照“建成全省农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县”总体目标,湟源县遵循“立草兴牧、农牧互补、循环发展”的发展思路,调结构、兴草业、引龙头、壮基地、抓循环、促利用,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有“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化种养基地支撑、广大农户参与”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牧业循环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畜牧业发展从思想观念、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上的“三个根本性转变”,使得畜牧业综合效益逐年提高,创出现代畜牧业新路径。

  目前,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3个亿,农民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1.1%,畜牧业已占据了农业的半壁江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湟源最具潜力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十足。

  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新机遇,围绕转型升级,湟源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2015年畜牧工作信心满满: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通过抓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继续健全农牧业循环体系,切实抓好畜牧项目的跟踪管理和重点加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建设,紧抓机遇,坚定信心,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的新作为,不断创造新业绩,小县做强畜牧业,使湟源畜牧业在现代化的路上继续大踏步前进。

  亮点一:

  基本条件新模式助推养殖上规模

  【迷人数字】

  ·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4.7万亩;

  ·完成订单农业15万亩;

  ·新建牛羊规模化养殖基地20家,占地面积均在10亩以上;

  ·建成的畜棚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为加快湟源县农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步伐,湟源县着力在农业建设用地上加大流转力度和加快审批进度,按照国家的土地政策最大限度地将农村闲置土地、整村搬迁地区、宅基地等能用于基本农业建设的土地通过转让、互换、转包、出租、股份等方式合理引导农户进行适度规模化流转,大力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亮点二:

  绿色通道为现代化畜牧业护航

  【迷人数字】

  ·2000亩储备用地解决了规模化养殖基地的建设。

  2014年,湟源县重点对脑山整村搬迁地区、宅基地和其他适宜发展草食畜牧业的闲置土地加快了土地流转的速度,政府尽最大限度为广大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放宽行政审批条件,对养殖用地的审批力度逐年增加,全力确保各职能部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绿色通道。

  亮点三:

  基础保障种草养畜活力凸显

  【迷人数字】

  ·稳定了20万亩的青饲草种植规模;

  ·共建成1000亩以上连片田28处,2000亩以上规模连片田11处;

  ·生产青干草16万吨,饲草订单达10万亩。

  ·投入饲草种植的农机具达7000台,12万亩饲草种植基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占饲草播种总面积的60%;

  ·50%养殖企业具备饲草青贮及粉碎加工能力;

  ·用于良种引进、农资补助和劳务补贴等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730万元,比2012年增加207%。

  ·饲草机械在享受农机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助10%-20%。

  今年全县以黑麦、青贮玉米、燕麦为主的青饲草由于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显著而得到广大农户和有关企业的普遍认可,从种子储备、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来看,广大种植户开始自觉投入,自主生产,草业生产的活力显著增强,种草养畜成效显著,成为湟源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保障。

  亮点四:

  已成雏形现代农业示范区扬帆

  【迷人数字】

  ·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

  ·二期工程总投资1015万元。

  记者了解到,湟源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目前已争取到省级支农资金300万元,完成了养殖园区的水电路配套工程和3家入驻养殖区的肉羊、獾猪养殖场的畜棚主体工程建设;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已落实省级资金500万元,主要建设现代化的育苗温室和科技研发中心,目前已完成详规的编制,正在备审中,园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把湟源县打造成农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县,启动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雏形。

  亮点五:

  科技支撑技术保障提高产品竞争力

  【迷人数字】

  ·全县各类草食畜存栏达35.01万头(只),同比增长5%;

  ·生猪4.98万头,同比下降4.2%;

  ·家禽14.25万羽,同比增长28.5%;

  ·肉、蛋、奶分别达到1.11万吨、0.18万吨、1.66万吨,同比增长1.9%、13.9%、12.7%。

  规模化经营为集成捆绑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以设施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科学化养殖、机械化播收等为主的多项先进农牧业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切实提高了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建设。这些技术的保障,既降低了畜牧业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畜牧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和后续产业发展的保障。同时引导养殖场采用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堆积发酵加工为有机肥使用,实现种、养、加小循环发展。

  亮点六:

  根本转变从单一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迷人数字】

  ·适度规模养殖场数量达80家;

  ·已通过省级认定的达到65家;

  ·其中牛羊规模养殖场数量达46家,占适度规模养殖场的80%;

  规模化养殖程度和水平逐年提高,牦牛育肥取得新进展,全县同时用青贮饲草育肥高原特有畜种牦牛取得新进展,从根本上改变牦牛完全依靠天然草场的传统习惯,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亮点七:

  无缝链接现代循环畜牧业形成生态链条

  【迷人数字】

  ·建成永久性青贮池30多处,容积达6万立方米,引进先进微贮生产设备4台(套),年青贮、微贮鲜草达14万吨;

  ·引进有机肥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有机肥15万吨,每吨生产成本200元,销售750元;

  ·利用养殖粪污,600吨干牛粪可生产一公顷的双孢菇,每平方米菌床产双孢菇10千克;

  形成了以机械化种草——规模化饲草加工——绿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有机肥加工、食用菌栽培——有机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既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菌渣加工还田,形成了一条生态循环链条。

  亮点八:

  拓宽平台招商引资破解资金难题

  【迷人数字】

  ·4家重点招商引资养殖企业投资均在1000万元以上。

  政府尽力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拓宽融资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从前期洽谈、土地流转、科学规划等全程进行了服务指导。同时针对当前农牧业生产资金不足的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多条腿走路的方式,通过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协调信贷资金、对外招商引资等多措并举全力破解资金难题,拓宽融资平台,切实清除畜牧业发展的一切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