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乡村社火排演忙
青海新闻网讯
王斌堡村:社火节目不断更新
王斌堡村的路旁挂满了大红灯笼,敲锣打鼓声渐渐传来。循声而去,只见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演员们正忙着排练社火。悠扬的旋律、精彩的表演吸引很多村民赶来观看。这是2月7日的中午。
“我们的社火自1983年以来从未间断过。今年社火队里加了两条新龙,最重的老龙头有70多斤。”村委会主任杨虎找来舞龙头的村民赵海林,他是舞龙队的负责人。赵海林说,由于龙头很重,一场社火表演里,一个龙头要三个人轮流交换上场表演。
随着一阵锣鼓声响起,由40名年轻小伙组成的高跷队上场排练,他们身穿鲜艳的衣服,戴着华丽的头饰,演出角色众多,有《西游记》《水浒传》和《杨家将》中的人物。
由于总高3米的高跷比较高,王斌堡村的高跷一般都由年轻小伙表演,扮演孙悟空的何世才是年龄最小的,今年11岁。
舞龙、高跷、耍狮、花轿,精彩表演接连上演,这是王斌堡村社火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今年还新加了扇子舞表演。已有十多年社火表演经验的杨多是“社火头”,他在广场上跑来跑去,一边指挥大家排练,一边跑进队伍参加表演,作为村里的老演员,他参演社火的热情是最高的。
“我们这些天都在练习,不断增加新花样。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希望我们村的社火能世代相传。”杨多说。
新庄村:龙饮水祈风调雨顺
2月8日小年到,春节的序曲奏响。早晨7时许,新庄村的男女老少围在村里的娘娘庙泉眼前,观看龙饮水仪式。
“龙饮水,龙就活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村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这也表示我们的社火要正式开始排练了。”村委会主任李占孝介绍说,新庄村里的泉水是最近几年从泉尔湾引流下来的。以前村里出社火,要专门赶到山里的泉眼旁举行龙饮水仪式。
李占孝舀起泉水抛洒到龙头上,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起,舞龙的青壮年们扛起龙身,绕着全村的巷道走上一遍,等候在旁的村民们拿着水桶争抢着接泉水图个好彩头。
今年,新庄村共有300多人参与社火表演,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只有7岁。“我10岁就开始耍社火,后来岁数大了就敲锣打镲,大家聚在一起多热闹啊。”81岁的刘学伟老人说,村里的社火一代传一代,今年他明显感到体力有些跟不上,希望能赶快教会个徒弟,来年当个观众,好好欣赏村里的社火表演。
“村民们每年争抢着接社火,光是核桃、红枣就要抛撒好几麻袋。”李占孝说,如今生活好了,村子里有了很大变化,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但村民们热情依旧,大家每年齐心协力演社火,一起热闹过春节。
希望世代传承
新庄村村委会主任李占孝回忆,这么多年来,新庄村社火只因为演员的身体和年龄调整过演出的动作幅度,但从未更改过表演套路和模式,社火队依然只有7个传统节目,就连演员的衣服也都保留了老样子。这样做,就是为了留住传统。
“周围几个村子拆迁后就不耍社火了,城市在发展,将来就算我们住进楼房,每年春节也要组织大家在小区里排练社火,希望我们的社火能世代相传。”李占孝说。
采访中,说起社火传承,王斌堡村村委会主任杨虎有些担忧但又充满信心。“政府很支持民间传统文化,今年文化馆给我们送了一批新的演出服和道具,每年我们受邀去广场演出也会有经费。”杨虎说,一场完整的社火要排练至少一个月,演员们每天在室外排练很是辛苦。
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的村民比较多,许多村民已经转变身份成为市民,大家的收入、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参演社火的人数在减少。
“好在大家的热情没有减。我们每年会去拉赞助,给演员们发一些纪念品,大家演起来也有劲头。”杨虎和村委会成员带领大家努力坚守传统,为的就是增加春节节日气氛,让民间瑰宝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