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在全国17个竞争城市中列第9位

26.04.2016  08:20

  青海新闻网讯 昨日,记者从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获悉,4月22日,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在北京召开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评审,包括西宁市在内的17个城市参加了此次评审。经过答辩,最终,西宁市位列第9位,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努力打造“西宁模式”

  “海绵城市”是将城市的蓄水、排水系统比喻成海绵,遇到降水时,城市能够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而在干旱缺水时,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目前,西宁城市化率已近70%,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解决西宁涵养绿色、建设美丽家园的根本之策。

  据悉,三年建设期后,西宁市将力争在18平方公里新区和相邻老城区3.5平方公里内,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雨水径流控制率达到88%以上,非传统水源替换率大于等于20%,污水再生利用率大于等于50%,雨水利用量替代城市自来水比例大于等于2%,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50年等总体控制目标。努力打造西北地区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模式”。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西宁市将突破独立封闭海绵体单元建设模式的局限,针对西宁两山夹一水的河谷型地貌,构建“外围环境+城市单元”系统化治理模式,突出“山—水—城”一体共治。

  “治山”——注重源头减排,通过山体绿化和沟道治理,降低径流和泥沙输送,构筑城市海绵体外围的水资源涵养和缓冲区,实现“渗、滞”功能。

  “理水”——注重过程控制,通过沟河水系自然生态修复,连通流域自然循环,增强自我净化功能,构筑海绵体内外清澈干净的水系统,实现“蓄、净”功能。

  “润城”——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让高原群众享受到海绵建设带来的碧波荡漾、杨柳轻拂的绿色福祉。

  不同于南方城市“以防洪排涝为主”的海绵建设目标,西宁市将突出对雨水的“蓄、净、用”,坚持集雨利用为主的目标。通过下凹式绿地、道路屋面雨水收集、调蓄设施,利用湿地蓄水、绿化灌溉和中水回用等方法,将集中的降水曲线,延伸为相对平缓的用水曲线,形成以集雨利用为核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为西部干旱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此外,西宁市还将构建项目分区打包、融资分类施策的建设运营新模式。以排水单元为分区实施项目打包,注重连片整体性,避免项目实施的碎片化,使海绵体边界相对清晰,有利于分区内构成海绵体的各分项工程有机衔接,相互配套,形成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