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南北山26年植树造林实现生态“逆袭”
在老西宁人的记忆里,西宁南北两山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光秃秃,夹在两山之间的西宁城,饱受风沙之苦。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决定,并成立了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历任省委书记或省长亲自担任总指挥。26年间,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增长到75%,西宁生态实现“逆袭”。
“春天一刮风,一把鼻涕一嘴土。”80岁的老汉李永奎这样形容老西宁的环境。通过种树改善环境?西宁人不是没想过。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西宁的南北两山实现全绿化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西宁平均海拔2300米,每栽一棵树、每植一片绿,比低海拔地区要困难得多。加之山体陡峭、干旱缺水、盐碱瘠薄等恶劣条件,更是难上加难。
生态恶劣的西部高原城市能否创造‘绿色奇迹”?倔强的西宁人偏偏做出了“向荒山要绿色、向高海拔要绿化”的挑战。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决定,并成立了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历任省委书记或省长亲自担任总指挥。怀揣着绿色梦想,西宁人挽起袖口、扛起铁锹,浩浩荡荡上山大干一场。
干旱缺水怎么办?西宁人“先上水、后绿化”,大力建设灌溉设施,62座泵站、2000多千米的输水管道、总容量27万立方米的589座蓄水池,实现灌溉23万亩。
树木不活怎么办?林业专家精挑细选云杉、油松等12个抗旱、抗寒树种,吃得了这里的苦,才能给西宁人带来绿色。
“有人说种不活树,那我就种给大家看!”首届"母亲河奖"(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在生态环境领域设立的民间最高奖项)获得者、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目光坚毅地说。
1992年,从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卸任的尕布龙被任命为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退休第二天,“不信邪”的尕布龙扛着锄头带人上了山。
从1993年开始植树直至2011年去世,尕布龙在南北山林区的劳动日多达3000多天,就连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他都亲自上山值班,从未间断。
尕布龙留下的不仅仅是满眼的绿色,更是激励一代代西宁人迎难而上的“两山精神”。据统计,青海的168个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驻军、武警部队和部分个体都参加了南北山绿化工程,相继成立绿化区117个。26年来,一届一届的领导在变,但绿化南北两山的决心、信心和热情没有变,一茬接着一茬干。
“通过绿化建设,西宁市区常住人口每人可分享南北两山森林面积从不足8平方米提高到112平方米,提高了十多倍。”青海省林业厅副厅长邓尔平说。
26年来,南北山绿化总面积达23万亩,共栽植高规格苗木2000万株,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增长到75%。
如今,郁郁葱葱的南北山绿化成为西宁人休闲纳凉的绝佳去处,也成为湟水谷地的生态屏障,高原城市西宁实现了生态“逆袭”,彻底改写了“风吹沙石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