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奏宜居新曲 西宁城西区推动小城建项目工作小记

29.05.2014  10:02

  青海新闻网讯 小区高楼耸立、街巷景观靓丽、街边绿树婆娑、公园鸟语花香……西宁市城西区围绕建设“环境最佳居住区和行政科研办公区”的目标,紧盯“精细、精致、精品”目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和谐宜居元素,推动以“墙”“院”“道”为主的小城建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区品味和载体功能,而且贴心改善了辖区百姓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墙——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家住建研巷的石大爷,最近逢到好天气,一准儿搬着小马扎儿在街道边和街坊邻居“唠家常”。他说,过去街道的围墙都是粗糙的砖块儿上刷点儿大白粉,最多的时候就是写几条口号、标语。看着特别枯燥。现在你看,变成了一块块的百家姓墙,有时候大家聊着聊着就不自然地转到了有内容、有说头的墙上来,说起老西宁这姓人家是哪儿来的,那姓人家怎么多起来了等等,多有意思呀?民间的街道就是应该有中国文化的味儿,就像过去老北京的四合院儿,就透着那么股子亲切……

  率先在全市推出街墙整饬美化,城西区近两年来对建研巷、学府巷、西山二巷等辖区内的小街小巷围墙进行了景观整治,结合每条街巷的实际情况,采取仿古、现代、中式、园林等多重风格,突出文化、宜居、典雅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将原本单调破旧的街墙,分别设计为“百家姓”、“仿徽派”、“十二生肖”等具有浓郁生活特色的景观墙。

  在对人流量居多的兴海路等大的街道进行整治时,注重突出“小吃文化”主题,图文并茂地讲述西宁12种小吃的相关文化,为经过的人们提供一个多元化的体验空间,突出独具一格的城市特色街道空间。

  如今,漫步在城西区的小街小巷中,两侧以青灰色仿古风格为主色调,檐口青砖压顶、马头墙、冬瓜梁的建筑模式,融入“一街一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街墙、街景随处可见,整个西区自成一体的街巷小城建风格正潜移默化、持续不断地提升着“文化西区”的城市品味。

  院——“三无”楼院管理规范化

  胜利路54号院因地下室设计不合理,9个单元的108户人家被地下常年渗水所困扰着。今年,城西区拿出20万元专门做了排水沟处理,老大难问题终于迎刃而解。这只是城西区在全市率先拉开辖区149个老旧散“三无”楼院基础设施改造及社会化物业管理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在靓丽的城区内,还有一批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着一些“三无”老旧家属院,这些“三无”小区楼院涉及单位较多,长期处于无人看管、无人值班状态,道路坑洼、灯不亮、脏乱差、乱停车、治安差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关注这些长期被社会化管理忽视的人群,为这些居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已成为城西区建设城区的重点工作,2011年投资750万元、改造26个楼院;2012年投资550万元、改造36个楼院;2013年投资8000万元、改造17个楼院;2014年还将投资200万元对安兴园小区进行改造。

  如今,这个涉及149个家属楼院,301栋楼,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住户1.43万户的改造项目,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城西区对这些小区不仅硬化了道路、整治了绿地、维修了下水井、花园墙、煤房、垃圾池,还贴心更换维修了室外单元门、公共照明灯、窗户、晾衣架。

  为了让改造后的楼院不再变成“三不管”区域,城西区聘来专门的物业公司,通过政府补贴并逐步引导市场化管理的的办法,一改“三无”楼院脏、乱、差的局面,实现了破旧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道——“绿道”引领“慢”生活

  早在2012年,城西区就以“环境综合整治年”为抓手,投资1.3亿元,拉开了五四大街街景整治、虎台遗址公园周边风貌整治、兴海路片区街景整治、阴山堂危岩体整治、给西山一巷和虎台三巷安装路灯等。去年,又以突出“一街一品”特色为核心,对兴海路特色街区及21条小街小巷进行了街景整治,改造了17个老旧散小区楼院设施,完成麒麟湾公园、滴翠园、鲁青公园等3处绿地景观亮化。

  今年,城西区更是在传统市政道路建设的基础上,大手笔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目前西北首个——湟水河绿道景观建设工程(“绿道”项目)。这个项目将从火烧沟起步,沿湟水河滨河大道至秀水路景江酒店止,通过实施景观提升(铺装、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城区绿色“慢行”系统。

  项目将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资源特征,将13.6公里的河滨全部用绿色串联起来,形成以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为一体的慢行系统,以及串联城区绿地和水体的绿道网络,提供足够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项目建成后,整个城西区的景区、城区、社区等将有机融为一体,“景城一体化”雏形渐显。还将启动南川河绿道和黄河路小游园景观项目,将沿线各类公园等主要景观节点联接,完善适宜市民骑行、散步的滨河景观带。城西区希望通过这样的绿色环保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引领自行车慢骑行、城区绿道徒步等“慢”生活节奏,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市民休闲活动,提高百姓生活舒适度及幸福感。

  “墙、院、道”共奏宜居新曲,居住在城西区的百姓们越来越在小城建中体味到了“城市建设为人民”的和谐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