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西宁如何打造“一带一路”旅游支点城市

18.05.2015  09:34

  青海新闻网讯 刚刚进入5月,青海湖畔旋转的车轮已经多了起来。来自国内外的背包客挤满西宁街头。各大酒店门口,旅游大巴一辆接着一辆,迎接或者送走客人。以往6月后才渐渐喧腾的青海高原,在今年5月起,就迎来了旅游的春天。

  2015年,拥有“一带一路”、青藏铁路、唐蕃古道资源优势的青海省,必将迎来一次旅游发展机遇,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宁,也将迎接更多的挑战。西宁,准备好了吗?为此,记者专访了西宁市旅游局局长雷桂英。

   对话人物:西宁市旅游局局长雷桂英

  对话记者:王雅琳

   西宁市旅游形象定位有了“升级版”

  记者:高铁开通后,西宁必将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集散地,西宁旅游形象定位是否会有变化?

  雷桂英:2001年,西宁市从旅游营销思维出发,主要根据西宁夏季“清凉”的主要特征为基础,结合本土文化内涵,以游客避暑胜地为目标,成功打造了“中国夏都——西宁”旅游品牌。经过十几年的宣传推介,“夏都西宁”已具有较高知名度,被众多国内外游客认可。

  除了夏都西宁,“清凉”也是西宁独具魅力的生态资源,宝贵财富。凭借独特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西宁经过多年发展,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世界旅游名城,2011、2012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全球避暑名城榜、中国休闲城市等称号。

  近年来,为更好地表达西宁旅游形象,让西宁走向世界,通过对“夏都西宁”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了“清凉西宁”,英文译为“Cool city”,我们也叫“酷酷的城市”。“Cool”这个词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自然概念,比较凉爽,“清凉的”,适合人们避暑养生;“Cool”第二层是“冷静的”,它表明西宁不是一个浮躁的城市,民风务实、朴实、实在;“Cool”第三层是指“出色的、时尚的”,实际上是时尚、现代、前卫的一种概念。

  如果说“夏都西宁”是一个旅游文化概念,提高了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那么,“清凉西宁”则是建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基础上的一个理念,“清凉西宁”是一个更加国际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城市品牌形象。我认为,“清凉西宁”品牌是“夏都西宁”的升级版!近年来,西宁旅游宣传从“夏都西宁”到“清凉西宁”“酷酷的西宁”,都是在打城市清凉、清静、清心这个名片,众多国内外朋友已经领略了西宁作为凉爽城市的独特魅力。

   西宁要做“一带一路”支点城市

   记者:西宁在“一带一路”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雷桂英: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和2015年“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主题年的启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一股丝路文化旅游热潮。“一带一路”圈定了含青海在内的18个省区市。省旅游局已在每个季节推出不同的主题,设计了11条丝绸之路旅游精品线路。

  现在,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随着不久后北京-西宁-乌鲁木齐高速铁路的通车,西宁将成为连接我国内地与西北、西南以及中亚的区域性交通枢纽,青藏高原交通枢纽城市。当前,兰新高铁的开通,为甘肃、青海、新疆开辟了新的交通环境,三地一线相牵,史无前例地开启了快交通、慢旅行的新型旅游模式。

  我想,西宁旅游将从几个方面积极应对新挑战:一是本着“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互荐客源,协力打造“丝路-高铁”大品牌,发挥联合优势和整体优势;二是信息共享,打造创新型、差异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三是形成“大旅游”工作格局,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旅游市场经营管理,打造精细化的旅游服务质量;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和文明旅游工作,共同树立旅游的正面形象。

   七成左右的旅游占比,挑战西宁大旅游工作格局

  记者:西宁市的旅游接待目前达到全省的七成左右,这么多的游客到来后,有无凸显出西宁旅游的薄弱环节,我们的薄弱环节在哪些方面,未来如何改进?

  雷桂英:近几年来,西宁市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数占到全省总份额的60%至70%,这凸显出西宁市是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游客集散中心的重要地位。

  但在新形势和旅游发展新模式下,西宁旅游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比如:旅游淡旺季明显、旅游周期短,制约着游客数量和冬春季旅游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仍不完善,道路、住宿、停车场、城市导识系统等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景区资源开发不够,缺少特色突出、内涵深厚,有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购物”和“娱乐”仍是西宁旅游产业链上的短板,旅游消费拉动有限;旅游企业“弱、小、散”,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和高质量的旅游行业人才,竞争力和带动力弱。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宁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在发展中认真研究解决。

  今后,西宁旅游将以建设青藏高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为核心,着力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形成比较全面的公共旅游服务体系;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旅游品牌支撑,提升“夏都西宁、清凉西宁”品牌影响力。

   旅游标准化城市创建申请,将给西宁各行业戴上“金箍”

  记者:西宁市提出创建旅游标准化城市,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雷桂英:西宁市从2014年8月开始,向国家申请被列为第三批全国创建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将历时两年,在2016年8月,接受国家相关评估。

  在实践中,我们清醒地看到,西宁旅游行业中管理不到位、服务不规范,旅游产品层次较低、精品较少,涉旅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等,是长期困扰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表明,西宁市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处在一个瓶颈制约期,必须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更大突破。

  创建旅游标准化城市,意味着未来西宁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各个方面,均要划分细则,制定标准。可以说,小至厕所有几个蹲位,配备多少台干手器,大至城市周边允许出现的最高排污浓度、社会生活噪音排放限值,旅游标准化建设均有涉及。

  标准化建设,看似是给旅游各行业戴上了“金箍”,实际上,这也是旅游企业主体的必然选择,实施标准化,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规范管理。从根本上看,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过程就是规范市场经营运作的过程,也是加强行业管理的过程。在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旅游行业管理的覆盖面。但旅游标准化管理手段,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手段,而是市场性管理手段与行政推行力度相结合,使标准化工作更加深入有效。总体上来讲,旅游标准化是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服务的,也只有通过这些服务行为,将行业标准的要求贯彻于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才能体现标准的根本效能,实现标准化的基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