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分色评估各派出所辖区治安状况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以社会治安评价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强化“大数据”和“微警务”应用,通过对各派出所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数据统计分析,分色评估,综合研判,形成“治安行政地图”,以降低红黑不良等级、保持绿色良好等级为导向,推动警力从粗放型投入和片面追求破案率中走出来,着力向优化警力资源配置、防范辖区风险隐患、维持良好治安环境、打造群众满意公安机关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打防管控能力。
1 、让数据说话,倒查追责
西宁市公安局把“降级保良、提质增效”贯穿社会治安评价机制改革全过程,通过“每月一测、一评、一改”,倒逼责任落实。
——每月一测找隐患。以“三案一率”(即: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两抢一盗”案件、党委政府和群众满意率)综合指标对全市35个城区派出所辖区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测评,4月确定绿色良好级15个、占42.9%,蓝色安全级13个、占37.1%,黄色关注级3个、占8.6%,红色警告级3个、占8.6%,黑色严重级1个、占2.8%。
——每月一评听民意。在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和“西宁警事”微信平台开设社会治安评价机制测评模块,开启群众“对着手机评治安、隔着屏幕看公安”的开放型社会治理新模式。4月,群众点击浏览数达35万人次,对社会治安状况和派出所工作测评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占总数的61.4%、21.2%、17.4%。
——每月一改见成效。市、区(县)两级公安机关坚持每月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专题报告,依靠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力量,以整改令方式启动治安形势风险等级响应,通过警情回访、案件回访,主动查找工作“短板”,确保问题整改到位。4月,对城区4个派出所发布整改令,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对5月盗车、打架等8项风险隐患、32个重点部位发布预警信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 、让数据指路,主动防范
针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西宁市公安局以派出所为基础,以武警、特警、七区三县巡警大队为骨干,每天安排近700名警力巡逻,街面见警率不断提升,巡防体系逐步完善。
他们建立了“2+6最小作战单元”(民警2人、武警6人),配备了摩托车、电子干扰车、装甲车等机动化设备,采取车巡与步巡、机动巡逻与定点卡控、公开巡逻与秘密伏击等方式,加强繁华地段、多发案路段高密度、高频率的穿梭巡逻。
他们在出入城区要道口设立以派出所为主要力量的一级卡点,在城区交通要道口设立以公安、武警联防力量为主的二级卡点,在新宁路客运站、新宁广场、火车站等重点部位设立三级卡点,初步实现“重点部位1分钟反应、公共场所3分钟处置、涉案区域10分钟封控”。
他们推进以“大十字、西门、力盟商业街”三大商业区为中心的“商户联防圈”建设,以“警铺合力、村警协力、保安助力、七铺一家、共治共享”的“商户联防”理念,实行“七户联防联保”。组织、督促辖区单位和居民建立“社区治安联防队”加强自防建设,有效提升了防范能力和水平。全市38个省级、63个市级内保重点单位成立内保机构,配足保卫力量,促进警企联防,增强了单位防范能力。紧盯违法犯罪分子的“落脚点”、“销赃地”、“娱乐场”、“作案物”,在旅馆、洗浴、典当行等行业场所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坚持滚动摸排,挤压违法犯罪生存空间。
3 、让数据碰撞,强化打击
西宁市公安局依据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配置警力,按照“警力配置在基层和打击口应增尽增、综合口应少尽少”的原则,开展警力下沉,使基层警力占公安机关警力比重由40%提升到60%、刑侦警力较优化配置前提升50%至80%,有效缓解了“警力投入量”与“打击客观需求量”之间的矛盾。
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用实用足数据平台,打破部门警种之间信息壁垒,情报信息得到最大限度共享和贯通。逐级建立完善“大情报、小行动,精确打、精细管”的主动防范机制,进行靶向治疗,开出社会治安“体检表”,完善“问题发现、措施跟进、结果反馈”的警务工作链,进一步提升了全局打防管控的整体合力。4月,处置预警信息29377条,指令实战单位抓获各类涉案人员24人、环比上升14.3%。
他们在勤务安排上“向警情多发的时段倾斜、向警情突出的部位倾斜、向案件多发的区域倾斜、向问题集中的点位倾斜”,在调整警力分布、警种配比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警情和发案规律,做到“用最有效的手段防范、用最直接的手段打击、用最彻底的手段整治”,从而有效提高勤务安排的针对性。如:针对城东区曹家寨夜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城东分局大力推行“错时工作制”,将警力分成几个工作时段,错开工作时间,在夜晚等案件高发时段投放有效警力,开展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明显。
4 、让数据站岗,实时管控
他们以社会治安评价机制改革为契机,形成了以科技资源优化整合、开放共享为特征的警务形态。他们一方面优化整合视频监控系统,推动社会视频监控点从“零散分布”向“多点联网、连线成片”发展,建成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体系。截至目前,他们在街道、商场、广场、公交站、火车站等治安复杂公共区域,建成并联网视频监控探头8000余个,建成治安卡口108个,电子警察190个。另一方面开放共享视频资源。他们充分利用高清治安卡口系统,建设覆盖全市的视频传输专网,搭建全市视频监控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纵向对内实现了市公安局、分(县)局、科所队三级系统联网,横向对外为市政、交通、应急办、武警、消防等业务部门提供了视频共享服务,做到了信息资源按需流动、灵活运用。
据统计,全市高清治安卡口系统自建成以来,共为相关部门提供车辆数据信息13.5亿余条,查询数据111万余条,推动了信息资源联通共享。
5 、让数据跑路,网上办事
他们坚持警务工作与服务民生并轨同行,在紧盯大要案件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案件的攻坚。以管区、街道、小区、单位等要素分类,大力推行“微警务”工作模式,建立了多个微信群,为群众实现“足不出户办好事情、鼠标手机一点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市公安机关注册警务微信群及公众号600余个,其中“平安西宁”、“西宁警事”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9个,关注数超过10万人。城中分局还建成了集警务公开、警示提醒、业务办理、投诉举报等功能为一体的全省首家“掌上公安局”服务平台,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把报警服务、政策咨询、办事办证、防范宣传等多种服务从窗口延伸到网上、掌上,“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效实现了“小微信”到“大警务”的转变,为深化基层警务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