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中区:民生工程为美好生活“加码”

14.12.2022  10:02

火红的中心广场。图片由城中区委宣传部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以来,西宁市城中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账单持续加码,一项项具体的惠民工程让更多群众受益,让西宁中央活力区更有温度。

   老旧小区改出新意

  12月12日,走进城中区青微小区,虽说院子不大,但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规范的门禁、整洁的院落,车辆停放有序。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

  青微小区建成年代久远,小区内设施老化,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城中区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近年来,许多小区实现华丽转变。今年,饮马街街道办事处上滨河路社区为青微小区打造的党建客厅投用,破解了老旧小区基层治理难题。“我们小区这些年变化真是太大了,小区实现了居民自治,我们住得也更舒心了。”小区业委会成员钞玉明笑着说。

  安居方能乐业。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是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享、乐享其中的民生大事。长期以来,城中区政府始终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工作指南,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承建单位为成员的党建引领机制,通过入户调查全面摸底居民需求,征求居民意见,消除居民顾虑,把每一笔投资花在关键处、改到点子上,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打通小区居民痛点堵点,让老旧小区改出新意,赢得民心。

   雨污分流改出质量

  “我家的屋面漏水了,墙皮都脱落了。”“这一下雨,路面的积水就成了小河。”每一场降雨都牵动着居民的心,考验着城市“弹性”。

  为了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弹性”,城中区摈弃“哪痛医哪”的惯性思维,按照集中统一、突出重点、需求导向、多项合一、街改一体的工作思路,对老城区集中连片改造,将老旧小区改造、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海绵城市建设及街景改造等项目整合打包,按照组团连片、集散为整、内外兼修的原则,以“点”突破、以“线”带动、以“面”覆盖,由街巷改造向周边社区、平房院落、花园绿地、物业管理等延伸。

  2016年至今,先后对仓门街片区、饮马街片区、礼让街片区进行街景整治。同时紧抓国家老旧小区改造及道路提质增效改造机遇,对以上3个片区内的16条道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对周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真正做到从老旧小区源头到街道到片区的管控,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完善的生活环境配套服务。

   惠民便民点滴入心

  床头一键呼叫设备、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防走失定位手环、烟感报警器、燃气报警器……这些“智慧家居”设备,如今已经出现在西宁市城中区的一些老人家中。

  “这个防走失定位手环实话好,自己有啥事就按这个黄色的按钮,后台工作人员和我的亲属会在第一时间找到我。”在南酉山村的熊成元老人家中,他指着戴在手腕上的防走失手环高兴地对记者说。

  城中区民政局为缓解机构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困境,通过前期摸底摸排情况,给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庭配备对应的服务设备和服务包,采取“分级护理”“个案护理”的服务方式,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为老人开展照护,定制化的方式为半失能、失智、失能老人提供适老化改造、智能设备配置、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有效破解老年人居家养老难题,使老年人特别是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今年,城中区通过专业养老机构为400户家庭安装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记者手记:增进民生福祉 托起满满的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运营城中区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养护中心,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时间银行”志愿式互助养老模式形成中区经验,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让老年人幸福满满……

  我们相信,只要倾心、倾力、倾情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小事,一定能为群众托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