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大职能 凸显六大亮点:西宁市城北区司法行政工作纪略
今年以来,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履行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法律宣传、法律保障”三大职能,在服务北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北区法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呈现出六大亮点。
普法宣传精彩纷呈
创新宣传载体,整合宣传资源,丰富宣传内容。转变“挂横幅、发资料”式的传统宣传方式,发挥主题宣传日和新媒体在普法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全区各单位在法制宣传中的优势。
法治文化润物无声
今年10月份由法治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28家成员单位共同打造的法治北区一条街正式落成。法治街道建于商铺林立、人流密集的柴达木巷,南起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北至小桥社区居委会。整条街道两侧由80余块宣传栏组成,共分为法治北区建设、司法行政、廉政文化、民族团结等10大板块,内容涵盖了婚姻家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图片使辖区居民能够出门见法治、抬头看法治、茶余饭后议法治,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人民调解大放异彩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模式,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联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类调委会共调处矛盾纠纷931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880件,成功率94.5%;共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93次,预防矛盾纠纷54件,预防群体性上访40件,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显现;指导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先后化解交通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两起、医患纠纷案件5起、物业纠纷案件1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71起,行业性调解机制进一步完善。
社区矫正亮点纷呈
社区矫正肩负着把罪犯教育改造成守法公民、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责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北区认真落实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适应性帮扶任务,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法律援助蒸蒸日上
扎实推进法律援助民心工程,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积极开展“三心”服务,不断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即热心:开通了西宁市首家法律援助政务微信公众平台(chengbei12348),及时公布法律援助指南、法律咨询、行业动态,方便群众查询了解;落实了法律工作者大厅现场咨询办公,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贴心:投入资金建设打造了规范化法律援助大厅,重新划分办公区域,增加了无障碍通道、私密谈心室,设立了多功能媒体机、高脚椅、雨伞架、饮水机、医药箱、老花镜等服务设施,大厅布置更为人性化。暖心:降低受援门槛,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开通援助绿色通道,缩短受理时限,先后为38名未成年人、29名农民工、19名低保对象、10名妇女、5名残疾人、2名老年人提供了援助,让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众得到满意答复。
村(社区)法律顾问悄然兴起
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正式启动。作为探索构建辖区“一小时(半小时)”法律服务圈,改进法律服务方式的具体举措,今年9月份西宁市村(社区)法律顾问聘任工作在北区率先启动,青海松海、青唐律师事务所和城北区中心、惠民法律服务所与城北区三其村、马坊东社区等12个村、10个社区签订了法律顾问协议书,为当地村、居民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调解纠纷、法律援助、搜集社情民意、代理法律事务等多项服务。(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