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西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辖区内有专职治安巡逻队、低保人员巡逻队、青年志愿者等各种群防群治队伍,合起来就是2000余人,30个巡逻点的综治力量;
投资2500多万元新建的600个200万像素高清视频探头及配套设施的“天眼”工程,似一张24小时全覆盖的“天网”紧盯着辖区内13条主要街道及89条小巷;
扎实开展对辖区内所实施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红、黄、绿三级风险等级的相应处置,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
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从加强信息科技建设、落实重点人员帮扶管控、创新信访工作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入手,为辖区百姓打造更加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2013年11月,西宁海湖路蔬菜综合批发市场整体搬迁,牵涉到2500个商户,杨家寨搬迁涉及村民6000多人。如此牵涉面广的搬迁却史无前例地实现了“零上访”。
这完全归功于城西区从2009年就开始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这个做法将全区即将实施的重大项目按照7大项13小项,细化风险指标做预测评判,高、中、低风险分别用红、黄、绿标识,对于高风险的项目继续进行前期矛盾化解等一系列工作,直至预评估风险基本消除,项目才会通过实施。
今年年初,在一起某建筑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长达四年的纠纷中,城西区综治办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先制止了事态的发展,然后通过劳动仲裁清偿了欠款。拿到工资的三位农民工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四年讨薪的辛苦在一瞬间化为滚滚的热泪。第二天,他们将一面写着“好公仆有求必应,正义之剑人民靠山”的锦旗送到了综治办干部的手中。
在维护社会稳定,为一方百姓营造安定祥和生活环境的工作中,能为安定提供抓手的除了硬件资金的投入,一定缺少不了的就是具体做法的创新。
近年来,城西区投入资金建设区信息指挥中心,建成三级信息平台56个,通过信息平台四大系统的高效运转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先进的信息支撑。
600个200万像素高清视频探头及配套设施的“天眼”工程,实现对辖区重点部位、广场、学校、银行等全面监控,构筑了一张全天候、多层次覆盖的视频监控“天网”。通过“天网”的视频资料,及时抓获了偷盗、抢劫的罪犯。
此外,城西区不遗余力地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重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坚持定期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相结合,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镇(街道)不漏社区(村)、社区(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彻底摸清摸透镇(街道)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今年1—4月份全区各类调解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起,调解成功48起,调解成功率达96%。
信访工作,在百姓心中,其实就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真正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来做,真正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好、做实——西宁市城西区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做信访工作,由此出发探索出了一条创新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即通过分布信访网格的方式,区一级成立群众工作部-各镇(办)成立群众工作部-社区(村委)建立“连心室”-社区(村委)配备信访代理员和信息员,形成四级纵横、交叉服务的管理模式。
同时,与辖区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大附院创建群众工作联络站,仅2013年就处理了十几起讨薪事件以及多起医患纠纷。
面对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城西区通过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工作,通过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等形式,走到信访群众当中,化解突出矛盾,面对面、心贴心地解决信访群众合理诉求。
在具体做法上,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区信访局坚持每月一次的社会矛盾排除工作,重要节会进行重点排查;镇办每周一次的矛盾排除工作,并在每周一的区联席会议进行汇总;各社区(村委)信访代理员和信息员每天一次矛盾排查工作;依靠社区(村委)老党员、老干部和邻里守望、爱心社区等形式,及时捕捉信息,做到超前预测,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对排查出的各类社会矛盾,采取逐级排查,逐级化解的创新服务思路,收到了好的社会效果。
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13年共化解重大突发事件68起,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医患纠纷、死亡赔偿、小区物业等信访事件,把矛盾化解在了基层,使辖区老百姓成为了“和谐西区”最稳定的因子。(晓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