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打组合拳闯扶贫新路子
科技人员在湟源县指导农民种植蔬菜。
扶持养殖业。
改造铺设乡村道路。
市委书记王晓在市委扶贫开发暨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的是全面脱贫、而非数字脱贫,要的是提前脱贫、而非同步脱贫,要的是稳定脱贫、而非短期脱贫。在脱贫攻坚方面,西宁要回答好总书记提出的脱贫“四问”,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提前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12315”总目标、建设“幸福西宁”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要打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加大对城区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
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我市以“三个扎扎实实”为着力点,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对80个贫困村按照补齐短板的思路,制定了道路、水利、电力、卫生室、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建设计划,以“八个一批”为基本途径的脱贫路径,年内确保80个贫困村退出、2.6万贫困人口脱贫……
如今,依托着更好的优惠政策、更多的扶贫资金、更适宜的产业项目,一幅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美好画卷正在青藏高原这片方兴未艾的大地上徐徐展开,脱贫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瞄准靶心,
让扶贫措施更精准落实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西宁市积极落实“一联、双帮、三治”的工作机制,中央、省、市、县(区)四级单位向全市330个村选派扶贫(驻村)工作队,共派驻各级驻村干部1093人。着力在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个性化扶贫措施,切实做到一家一户制定脱贫计划,真正把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每家每户。
从政府“一己之力”到全社会“共同面对”,西宁市整合各行各业力量和社会各类资源共同构建全社会合力脱贫攻坚的局面。建立了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辽青东西扶贫协作、省市县三级定点扶贫、村企共建、驻村工作队、联点帮扶责任人“六个层面”组合式社会帮扶机制。开展“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精准扶贫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营企业帮村联户”精准扶贫行动,49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68个贫困村,企业帮助贫困村实施基础及公益设施建设,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劳动用工。
从“粗略识别”到“精准识别”,西宁市在精准搞清贫困户家底的基础上,扶贫攻坚向纵深迈进。2015年底,经“两线合一”精准识别,全市核准共计330个贫困村、22461户贫困户、75916名贫困人口。今年西宁市再次对确定的贫困对象进行“回头看”,三县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方法,将不符合贫困标准的人口、自然减员人口等进行识别并及时剔除,截至5月底,建档立卡系统中,全市贫困村330个、贫困户21580户、贫困人口73221人。
面对各地贫困状况和脱贫任务不同,西宁市坚持因人因地制宜、因人因地施策,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切实发展生产、外出务工、生态补偿、资产收益、易地搬迁、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大病救助扶贫攻坚工程。近一年来,西宁市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及时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实化细化工作措施,使得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驻村工作队,精准施策助贫困户增收
如果说驻村帮扶是一种“滴灌式”扶贫,那么,驻村工作队就是这项精准扶贫任务的灌溉者。今年以来,西宁市积极落实“一联、双帮、三治”的工作机制,中央、省、市、县(区)四级单位向全市330个村选派扶贫(驻村)工作队,共派驻各级驻村干部1093人。全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全市912个村,市县2.5万名干部职工与全市2.2万贫困户开展了认亲结对帮扶,市县“双帮”工作实现全覆盖。
【喜人变化】在这里,大多数村民还居住在土坯房中,近十年来,村里只娶了一个媳妇,而到外面招女婿的却有37人……村婚娶难、致富难等问题十分突出,贫困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让脑山脚下的湟中县上五庄镇包勒村,连在了西宁市330个贫困村的苦藤上。而这一切因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收入不高的村民张世兰,家有5口人,弟弟重度残疾,大女儿上大学,小儿子上职校,使得一家五口生活很艰难,今年6月份,她在村民李启莲的带动下一起开起了农家乐,两个月来张世兰已收入5000多元。如今,包勒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现已建成农家乐8家,有20多人从事餐饮服务。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西宁市选派市旅游局2名干部与上五庄镇1名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进驻到包勒村开展工作。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地查看住房条件、询问家庭收入、了解贫困原因,和村两委班子一起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明确了精准扶贫对象;与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认真分析研究,根据包勒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但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实际,依托市旅游局自身业务优势,确定了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发展特色养殖业、中藏药材种植业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包勒村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使包勒村精准扶贫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创新路径,
今年要让2.6万贫困人口脱贫
基层干部和群众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精准扶贫途径。今年,西宁市对2.6万贫困人口确定了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八个一批”为基本途径的脱贫路径,年内要确保80个贫困村退出、2.6万贫困人口脱贫。
●企业带动农村共同发展。青海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帮扶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开展工作以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设施建设,调动全体村民参与村庄及旅游设施建设,帮助贫困户开办户外自助农家乐、扶贫旅游乡村超市,助贫困村与企业共同发展。
●以易地搬迁带动产业规模发展。湟源县日月乡本炕村将54户搬迁户原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由新组建的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3000亩建立生态牧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易地搬迁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之路。
●以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扶贫工作。大通县桦林乡优化乡村旅游、优势作物种植、特种养殖等产业发展布局,带动全乡贫困人口加快发展。湟中县下红村200亩芦笋种植基地,藏香猪养殖、土鸡养殖购销协议已签订,保障贫困户收益。
●以转移就业促进增收脱贫。各县扶贫机构和劳动就业部门通过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现长期稳定增收。今年上半年,转移贫困劳动力8186人,劳务创收2952万元,人均增收3606元。
●积极探索金融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助力扶贫。与省保监局、中国人寿青海分公司等寿险机构协商,制定了全市开展精准扶贫“益脱保”工作方案,拟定了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关爱女性健康保险、慢性病门诊费用保险等一揽子保险计划,同时市新型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定新的扶持政策。
“1+8+10”政策,
为脱贫攻坚战做有力保障
精准扶贫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讲求精准施策。根据中央、省委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西宁市研究制定了《西宁市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提出了全市“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市直相关部门积极认领任务,分别制定了“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形成了“1+8+10”精准扶贫配套政策。市财政部门制定了《市级扶贫专项资金切块到县及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管理办法》,市民政部门制定了《西宁市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实施办法》,三县分别制定了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办法》,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全市全面推进扶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政策措施】产业扶贫项目覆盖8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0626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19252人。行业扶贫落实项目200多个,投入资金达3亿多元。330个贫困村已注册成立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716家,合作社带动贫困户重点发展蔬菜、油料、中藏药材、饲草、苗木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牛羊、奶牛、生猪、兔禽等养殖业发展,建设生态牧场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