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清凉西宁”旅游规模再升级 力争实现收入155亿
●探索建立“负面清单”“黑名单”模式 ●加强西北五省区、丝路沿线合作
●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查处“黑车”“黑导”“黑社”“黑景区”
3月12日,记者从西宁市旅游工作暨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今年,西宁市在大力推介“中国夏都”“清凉西宁”品牌的同时,将进一步发挥西宁辐射青藏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功能,以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培育增量消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打造“西宁旅游升级版”。力推旅游业提速发展,并制定了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55亿元,较去年增长22%的目标。
西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宁将以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打造“西宁旅游升级版”。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旅游市场的规范运行;建立旅游行业失信惩戒制度,以“黑名单”方式,将企业和从业人员签订旅游合同时有意隐瞒、欺诈游客,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责任义务,用虚假广告宣传业务,未按安全承诺践诺等方面的失信行为记入“黑名单”,及时向社会公示;并发挥管理作用,逐步推动饭店星级评定、景区A级评定及企业日常管理向行业自律组织过渡。
还将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加强同“环夏都旅游圈”、西北五省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城市间的合作,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在市场宣传、产品营销等方面实现捆绑营销;在客源拓展方面,加强区域性客源互送;在投诉受理、旅游安全、信息共享等方面形成互利合作、配合联动的机制,构建务实高效、互惠共赢的区域旅游合作体。并发挥环夏都旅游圈核心辐射带动功能,以高铁开通为契机,在高铁沿线开展西宁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增强和扩大夏都西宁旅游宣传力度和城市形象;开拓并稳定环夏都旅游圈、高速公路沿线、高铁沿线客源地“一圈两线”客源市场,在进一步巩固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西北地区等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推介等形式,抓好与中东部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城市间的联动,形成跨省区旅游协作圈。
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将旅游厕所融入到景区建设、产品开发、大项目建设等环节中,采取“建、改、扩、管”相结合,强力推动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加快大通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群加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丰富区域游览内容,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同时,结合国家、省市旅游重点项目,做好景区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建设及文化旅游融合、乡村旅游、旅游厕所等项目,不断提升全市旅游服务承载功能。
此外,还将围绕景区环境优化,开展景区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提升景区品质;围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安全生产、依法经营、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产品打造,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重点查处“黑车”“黑导”“黑社”和“黑景区”,营造文明、有序、安全的旅游环境。并按照《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及《西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责任分工》要求,力争在今年8月份,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标准化创建工作中期评估。(杨健)
相关新闻
陕西成西宁旅游第一客源地占旅游总人数的14.08%
3月12日,记者从西宁市旅游局获悉,根据统计显示,2014年,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来宁游客中,陕西省超过之前的第一客源地甘肃省,成为西宁市第一客源地,比重占旅游总人数的14.08%;而甘肃则以10.71%成为第二客源地。此外,北京、四川、河南依然是西宁国内旅游的三个较大的客源市场。
从客源地的空间布局来看,邻近我省的陕西、甘肃等省区游客,占来宁省外游客总数近一半,而经济较为发达的环渤海的北京、天津及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上海,珠三角的福建、广东、广西等11个省市区,所占比重依然较小,我省周边省区仍是来宁游客的主体,而自驾游成为周边地区游客出游的主要方式之一,占据了来宁游客的72%。
此外,根据统计,在国内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中,牛肉干、枸杞的关注度最高,游客对这两样青海特产的关注度都在50%以上,此外,青海湖、塔尔寺依然是游客关注程度最高的两个景区,其次是鸟岛和互助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