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打造我省“改革开放高地”

16.09.2014  10:47

  青海新闻网讯 百舸争流千帆竞,中流击水勇者先。

  坚持百姓意愿为先,7大方面28项改革任务,在全省先试先行;

  以问题倒逼为主,15个方面76项改革任务,在全市各个领域全面部署;

  中央顶层设计的改革不抢跑,省级统一安排的改革落实不走样,市级可以推进的改革不等待;

  重点领域四大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探索性四大改革取得新突破……

  做好“放与管”、“加与减”的文章,做好“责与权”、“奖与罚”的文章——贯彻落实中央、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与部署,按照省委提出的改革开放高地、西宁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西宁市委市政府加快绘制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改革选项接地气、方案措施有创新,全市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政治和党建五个领域一项项改革中流击水、踏浪而行——

   先行之志,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

  省委副书记、西宁市委书记王建军指出,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聚焦突出问题,体现简政放权,激发改革活力,力争走在全省前列。改革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对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和为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事情要研究透,分难易、分轻重、分缓急地有序推进。

  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予波强调,要按省委要求的“改革开放高地”来定位、求作为,要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改革的文章做足做透。

  8月20日,来自浙江的投资商袁先生告诉记者:“147项禁止类、68项限制类的负面清单让投资者心中更有数。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西宁市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推出工业负面清单的消息后,感到西宁尽管地处高原,但观念和理念一点都不落伍。”

  实行“开门改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拜师,学习上海自贸区、广州、深圳改革经验,召开不同类别、不同问题的座谈会,对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征求意见、充分讨论、达成共识、适时出台。对出台后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督导。

  今年4月、8月,西宁市政府先后两次大幅度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全市37个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由342项减至130项(含省管部门30项),精简62%,精简幅度为全省之最。行政审批项目数量精简到西北城市较低水平。把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首次在政府网站公布行政审批“权力清单”,亮出了“权力家底”。

  “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 ‘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均可登记、企业名称网上核……这么多利好举措,让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和负担更轻了,手脚更能放开了。”在西宁市行政服务大厅工商登记柜台,刚刚办完文化传播公司工商营业执照的王先生高兴地说。

  “当然,放权不是放责,下放审批权并不意味着政府当‘甩手掌柜’,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实行宽进严管,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市长王予波说。

  向社会、向市场、向基层简政放权,切实把不该管的事放给市场、放给社会、放给基层,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伴随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7月30日,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3236户、注册资本108.71亿元,同比增长93.54%、192.4%。

  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西宁以先行之志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深化社区服务体制改革、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改革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创新之策,与发展同向、与民生同声

  新形势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任务艰巨繁重,很多难题需要拿出啃硬骨头的勇气、敢创新的智慧。

  全面建立改革任务台账,每项改革都要有目标、有路径、有措施、有可以检验的成果,与发展同向,与民生同声,用创新之策,让各项改革之举在西宁接地气、惠百姓。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新机制,出台《西宁市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经筛选,确定首期融资计划为西宁湟水投资公司污泥集中处理项目融资额为1000万元、期限为10个月,最高利率控制在10%之内。目前,投资者见面会紧锣密鼓,首期融资计划即将完成。

  创新农村扶贫金融服务机制,由承贷银行按产业金融扶贫试点存款资金的倍数(原则上不低于5倍)向示范村自主发放贷款,自7月份起,已为三县的15个试点村发放贷款1800余万元,预计全年放贷7000万元。

  改革中,西宁市将实行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并举,综合运用预算安排、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股权投资、金融激励等各种方式,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强化财政资金与金融工具的有效联动,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加快形成多元投融资机制。

  梳理完善市级经营性涉企收费清单与政府性基金清单,推行涉企收费清单管理模式;很快将开出《西宁市非工业类投资管理负面清单》;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试点;创新经济社会统计管理机制、探索林权流转及抵押贷款机制、建立食品药品行业黑名单制度。

  改革不停歇,探索无止境。一系列的创新之举使得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区服务改革等四大试点改革有了新突破。

   务实之风,与稳健同拍、与实效同频

  “现在,到规划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从原先要盖30个章子精简成最重要的7个,总时限由原来的90天压缩为28天。并且,也无需像以前般在每个环节、流程都要反复把所涉及的部门、处室走几遍。”8月27日上午,正在西宁市规划局办理项目规划手续的某企业高管李毅认为西宁很多领域的改革举措很实、很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还是落实。

  76项改革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也触及到众多地方、部门重大利益的调整。必须以主要领导负责制、改革项目制、改革评估考核制、定期研究会商制,推进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西宁市委市政府提出,凡改革项目涉及的单位、明确的各项改革任务,全部纳入市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凡对西宁改革发展稳定做了贡献的,该奖的要舍得奖;凡是阻碍西宁改革发展稳定的该罚的必须罚,奖罚分明也是改革的题中之义。

  全市上下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局部利益掣肘,既敢干敢试、又稳妥操作,既慎重推进、又不谨小慎微、裹足不前,对符合实际必须做的大胆推进,对方向方案已经明确的迅速启动,以“一项改革、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韧劲、干劲,让抓落实成为推进改革的主旋律。

  于是,各专项小组、各地、各部门都找准和确定各自的改革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以“点”的突破来带动“面”上的工作,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截至目前,除3项改革任务需等省上顶层设计统一推进,1项改革任务需等待政府机构改革相关事项确定后稳步实施外,76项改革任务已有72项改革的相关工作已启动。其中,42项改革已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19项改革已制定方案,即将组织实施,11项改革正在研究编制方案。

  这段时间,得知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乡的亲戚通过林权抵押贷到了5万元款时,湟源县大华乡的村民李发祥也迫不及待地去信用社咨询贷款搞养殖的事。

  他被告知完全可以利用市上扶持三县的产业金融扶贫试点资金贷款,身为农民的他虽不懂得这是创新农村扶贫金融服务带来的福音,但他很快就能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 西宁,正以先行之志、创新之策、务实之风,把握时代和改革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释放改革更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