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基础工作起步

02.06.2016  15:35

  4月份,西宁市被列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6月1日,记者从西宁市委办公厅获悉,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试点区内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径流特点分析、典型问题筛选、运营模式探索等基础工作。建设海绵城市对西宁市有什么好处、海绵城市要怎么建呢?本报为您一一解答。

   三年时间打造西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可示范推广的样板  

  从2016年到2018年,西宁市将利用三年时间,在18平方公里新区和3.5平方公里老城区内打造海绵城市试点区,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模式”,打造西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可示范推广的样板。三年建设期内,将分三个阶段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第一阶段以“治山”“理水”以及城市水资源利用与水安全保障等工程为核心,计划完成项目53个,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搭建骨架、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以城市综合整治改造为主,计划完成项目140个,初步形成片区整体示范效应。第三阶段以完善部分老旧小区改造为主,计划完成项目20个。

   建成后西宁市实现雨水径流控制率将达到88%以上  

  在建设思路上,西宁市将依托试点区域“两山对峙、一水穿城”的典型川道型城市形态,针对干旱缺水、水环境质量不高、水生态脆弱的现状,采取“治山、理水、润城的外围环境+城市单元”系统化治理模式,构建绿色安全生态屏障。同时,制定出台《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的前置条件纳入全市基本建设程序。

  此外,将在试点区内构建水循环利用系统,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实施源头外围水土保持、中途沟道生态治理,末端湟水河生态岸线修复与内河整治,保障“清水入湟”;完善城市蓝绿网络空间格局;实施合流制管网改造、积水点综合治理。建成后,西宁市实现雨水径流控制率将达到88%以上,非传统水源替换率大于等于20%,污水再生利用率大于等于50%,雨水利用量替代城市自来水比例大于等于2%,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50年等总体控制目标。

     313个示范项目为西宁构建绿色安全的生态屏障  

  2016年至2018年,西宁市力争到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资金16.5亿元,示范项目共计313个,估算投资57.9亿元。试点区系统化治理模式中,“治山”即建设面积为509.73公顷的西宁环城国家生态公园山体修复工程。“理水”即龙泉谷景区改造提升、湟水河河道清淤固岸、解放渠水岸景观带建设等水系整治工程。“润城”即第四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再生水厂的新建、积水点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管网改造、内涝治理与污水厂提质改造工程。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包括已建的公共建筑海绵改造工程、棚户区海绵改造工程、小区海绵改造工程、拟建海绵建筑与小区工程。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包括改造广场、改造道路。海绵型公园与绿地,包括海绵型湿地建设工程、海绵型公园及绿地海绵建设工程。通过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将为西宁构建绿色安全的生态屏障,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建立“蓝天共碧水,山水城相依”的生态格局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