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菜篮:生产调运齐头并进——冬季“菜篮子”保障供应系列报道三

17.02.2015  10:25
核心提示:   春节临近,西宁市居民“菜篮子”生产如何、市场供应情况怎样?记者利用三天时间走访了湟中、湟源两地禽蛋、生猪、蔬菜生产基地及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通过了解,目前,西

   春节临近,西宁市居民“菜篮子”生产如何、市场供应情况怎样?记者利用三天时间走访了湟中、湟源两地禽蛋、生猪、蔬菜生产基地及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通过了解,目前,西宁市设施温棚投产种植率达到了90%以上,“菜篮子”产品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据悉,去年全市蔬菜产量78万吨,肉产量7.52万吨,奶产量为14.9万吨,蛋产量1.06万吨,有效缓解了西宁市“菜篮子”产品冬春短缺、夏秋过剩的局面。

  走访中发现,一些温棚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中,使设施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尤其西宁在四川省德阳市建设的5000亩蔬菜专供设施基地,已向全市供应蔬菜。同时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发挥调控作用,从周边省份调集紧俏蔬菜,有效缓解了冬季西宁市蔬菜生产的不足,使全市节前“菜篮子”供应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市场:价格平稳交易两旺

  2月8日,记者来到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若大的市场内,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虽到午时,但发往各州县的几十辆半挂车前,商贩们依旧忙碌,来回调运所需产品。

  青藏高原集散中心副总经理赵琳介绍,元月份,进入集散中心交易的蔬菜达4.45万吨,其中本地蔬菜有土豆、萝卜和韭菜等,叶菜量达4000吨。从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外调运蔬菜已达到4万多吨,平均每天进场交易蔬菜量上升到了1350吨。

  “我的黄瓜每斤收购3.7元,可到这里只能批发到3.2元左右。这次运来160多吨,我是亏大了。”在省外蔬菜批发专区,来自辽宁省朝阳市的商贩裴玉英,向记者抱怨今年蔬菜生意不好做。

  通过了解,前几年,裴玉英将家乡的黄瓜贩运到西宁,由于当地菜价高,加之自己的黄瓜品相好、货源紧俏,赚了不少钱。而今年集散中心采取物价监控,对市场紧俏产品随需随调,降低了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

  “现在走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从辽宁拉一车黄瓜到西宁,需要36个小时。我们看到黄瓜批发价有所上升,就联系调运户连夜发货,现在来自甘肃的黄瓜只批发到2.5元左右。来自辽宁的黄瓜不得不降价。”赵琳解释说。

  此时,一辆来自四川的双桥大货车缓缓开进四川蔬菜批发区。“这车菜大概有37吨,有蒜苗、笋子、萝卜、油麦菜等。”调运大户杜孟海说,像这样的车辆每天进入市场的有1000多辆,蔬菜品种达到了六七十种。

  为降低物价,西宁市政府与超市、社区、机关单位和二级市场对接,共发放了512张平价对接卡,持卡人拿卡就可以到20个调运大户处,批发到价格低于市场10%的蔬菜。同时,西宁市政府组织西宁农商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还在全市投放了30辆平价车,零售价格统一执行批发价格。

  赵琳表示,节前集散中心将从广东、辽宁、海南岛等地调运储备10万吨普通蔬菜,并调运储备韭黄、陇椒、黄瓜、豆角等精细菜,以满足春节及元宵节期间市民的需求。

  温棚,启用节能高效技术

  走进湟中县多巴镇玉拉村,路边延绵数公里的一栋栋日光节能温棚映入眼帘。走上观景台,雪花飞舞的天气中,整个湟中县林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棚望不到边。

  “基地在玉拉、幸福庄两村共流转土地2370亩,总投资1.2亿元,建成深冬温棚1033栋。去年10月建成后开始种植,预计冬春季节将生产果品和蔬菜1.2万吨,除满足本县供给外,全部销往省城市场。”湟中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魏建平说。

  据了解,为改变以往由小企业、专业社、家庭农场等分散建设设施温室的模式,湟中县成立了县菜篮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该“菜篮子”工程建设、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和创建品牌等产业化经营,以提高全县的“菜篮子”生产和供应能力。

  为节约土地,湟中县菜篮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新建了450栋新型节地日光温棚。室外雪花飞舞,但在钢架结构的节地温棚内依然如春,西红柿挂满了枝头。

  魏建平介绍:“这种节地型温棚,占地面积比深冬温棚至少节省0.4亩,选择区域广泛,不破坏原有土层,钢架结构棚内无立柱,建设时间短。虽然造价比土夯的温棚高出4万元,但从长远看,这些优势将会取代以前的土夯温棚,可让蔬菜亩产量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农牧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力推广节水、节地、节能、节肥、节药和发展循环农牧业技术,已提到2015年全省农牧业的重要工作日程。今年设施农业建设广泛使用节地、节水等技术成为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几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西宁市各县的设施基地,广泛采用了节水滴管、日光补光灯、生物防虫粘板、有机肥料等现代绿色农业需要的技术设施,逐渐从粗放向节约要效益。

  生产,畜禽蛋菜稳中有升

  “去年我的4个温棚全部加起来收入达到13万元。现在温棚效益很好,只要付出劳动,再加上科学种植,地是不会亏人的。”湟中县拦隆口镇下鲁村农民王显邦,对种植蔬菜增加收入深信不已。

  在可观的利益驱动下,去年入冬后,村里好多农户开始承包温棚种起了蔬菜。虽然这些村民技术还不娴熟,但通过温棚增加收入的心相当迫切,种植热情高涨。

  春节临近,湟中县林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天天耕作在田间地头,收获、包装、批发,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是菜价最好的时候,家里虽然没办一点年货,但只要自己种的菜全部出售,心里也是乐呵的。”正在出菜的下鲁村农民刘存林说。

  “今年鸡蛋的价格很平衡。每斤批发4.25元。我一天要出1000多箱,达25吨左右。”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负责批发的王少英说。

  为何鸡蛋价格平衡?记者采访了湟中、湟源两家蛋鸡养殖场后得到了答案。经了解,两家企业已初具规模,近几年来,每天出蛋2吨以上,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固定的市场,对稳定市场蛋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湟中县鲁沙尔镇海马泉村,记者看到全村农民由养殖大户带动,舍饲圈养藏系绵阳和牦牛,节前陆续开始上市,不仅使农民增加了收入,还为市场有效供给发挥了作用。

  2月初,湟源县天成大荣国家级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存栏的8500头商品猪即将投入市场。“现在这些企业已在西宁市各大超市和批发市场建立了直销专营店,比市场售价都要低20%。再加上周边的养殖小区、大户等,可以完全满足节日需求。”西宁市农牧局负责人说。

  生产势头高,市场供应自然稳定。去冬今春,西宁市的“菜篮子”由于设施到位,生产环节的畜禽蛋菜产量比往年大幅提高,保障了节日市场农副产品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