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22.03.2016  10:55

  青海新闻网讯 西宁市城中区福禄巷北社区的武德孝老两口长期居住在民房,因房屋年久失修,每逢阴天下雨他们都要打着雨伞度过艰难的日子,改善住房条件的梦想萦绕在他们心中了很久。

  去年,在城中区建设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申请了公租房,经历了申请受理、资格审查、计分轮候、公开摇号等程序后,终于分到了一套位于城中区瑞华小区的房子。

  老两口居住的小区内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齐全,户型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单套面积64.01平方米。武德孝激动地说“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了,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武德孝改善住房条件的梦想,代表了很多家庭最实际的愿望。实现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不只是群众的梦想,更是政府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保障性安居工程,关乎民心,关乎民生,关乎发展。西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困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就要在推行共有产权住房、推动‘两房并轨’、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方面努力”省委常委、西宁市市委书记王晓说。

  西宁市积极落实省市一系列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结合实际,逐步建立以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重点,基本建立了廉租住房、城镇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为主要保障类型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并进一步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同心协力,将保障性建设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民乐工程”做好做实,真正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截至2015年底,西宁市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7.26万套,解决8.37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仅2015年,西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为全年开工建设43028套,其中棚户区改造38309套(其中新建13341套,综合整治改造24968套)、公共租赁住房4719套,入住10344套。

  西宁市住房保障处副处长郭涛告诉记者,去年7月开始,西宁市分批次面向社会推出近3000余套公租房进行分配,保障性住房进入了分配入住的高峰年。西宁保障性住房建设之所以进度快,除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项目监管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外,还与业已形成的科学统筹规划等良好工作基础密不可分。

  从2007年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作为头等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到如今结合廉租房和公租房“两房并轨”改革工作,加快建设工程进度,精心安排公租房分配工作,西宁市一直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不断努力奋斗。

  为使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西宁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人性化建设,形成了独特而行之有效的西宁保障房模式。

  环卫工人一直是生活在城市低层的群体,大多为周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的限制,他们经常披星戴月服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其住房问题也成了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了解决好这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西宁市首次推出了“环卫公寓”,切实为一线环卫工人办好事、办实事。

  不仅如此,西宁市在2009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在康南一期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中还专门为残疾人设计建设了72套无障碍住房,在楼前设置了盲道,单元门及楼道中设置了盲点,方便了残疾人日常起居和出行。

  在廉租房、公租房并轨建设中,在户型设计上推行精细可改造户型,为住房的发展留有空间。也就是在今后公共租赁住房上市时可将50平方米以内的相邻两套住房改造为一套100平方米左右户型,提高房屋的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满足老百姓对住房的需求。

  如今,行走在宽阔的水泥路面上,一幢幢新建的楼房沐浴着冬日暖暖的阳光,像一幅和谐动人的保障性住房民生画卷在城市内不断伸展。随着保障房建设继续提速,今后也会有更多的普通百姓住上“民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