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赶在实处 走在前列
供给侧改革助力北区打造经济新高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核心在干。%关键在做,重点在改,核心在干。为保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起好步、开好局,城北区突出“四个注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部署要求,超前谋划、精心筹备,积极做好相关前期准备工作,为学习教育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新的形势下,要保证城区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供给侧改革必不可少。近日,城北区各单位全面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中,着眼于北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投身打造“生态宜居北区”和“全省创业创新高地”的工作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供给侧道路,为居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经济运行篇
供给侧改革致力民生改善
今年以来,城北区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持续下行的环境,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注重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突出转型升级,完善城区功能,发展新型业态,致力民生改善,城北区从多方面着手力保经济运行平稳。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5月,城北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23亿元,各项续建招商项目均已开工。为进一步保障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经我局强化项目招商储备,夯实招商工作基础。充分利用“青洽会”“城洽会”等展会平台,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加大重点招商项目服务力度,争取年内形成一定的投资量和形象进度。目前,已与碧桂园集团计划总投资25亿元的签约项目,和红星美凯龙6亿元家居广场项目签约。
2016年下半年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2项,总投资达30亿元(门源路片区一期和北川河金水湖畔家园)。
调整结构挖掘服务业潜力
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城北区为加强区域服务业发展基础,重点对北川河两岸及滨河绿地景观改造项目和城北区产业园建设项目进行谋划实施,目前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已启动,规划设计均邀请到国内顶级设计公司,并完成了前期野外调研工作,为北区进一步激发服务业发展潜力夯实了基础。
加大辖区企业扶持力度
通过政府主动、项目联动、部门协同的方式,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多动嘴、勤跑腿、广渠道”加大上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建立北区融资帮扶机制,为企业解决融资等难题。从加快培育壮大规上限上企业、补助中小微企业发展项目、激励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发展、企业技术改造及创业创新等方面大力帮扶企业发展,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及时修订出台了《西宁市城北区稳定和扶持区域经济发展管理办法》,年扶持基金1000万元。
主持召开政银企对接会,邀请了驻区金融机构、辖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参加对接会,进一步促进了北区银政、银企的良性互动,使北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与金融紧密结合,为切实解决城北区经济金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协调规上企业稳定发展
针对工业经济总体不景气的形势,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力度,全面调研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送政策,解忧难,继续提高先进钢材材料生产规模,引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帮助辖区企业着力克服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西钢集团一季度原计划产量27万吨,实际产量增加至28万吨,从量上保证了产值的增加,实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6亿元,同比下降17.87%,降幅较1-2月收窄了7.13个百分点,进一步保障了经济运行稳定。
招商引资引来金凤凰
今年以来,城北区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持续下行的环境,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注重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突出转型升级,完善城区功能,发展新型业态,致力民生改善,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城北区目前共实施招商项目18项,计划总投资135亿元。主要项目有恒大名都项目、青海物产朝阳物流产业集群、中房·城北国际村等。截至5月底,城北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12.63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年目标任务的39.5%,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亿元,完成年目标任务的55.6%。北区各项招商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国太时代广场、朝阳民惠城项目已竣工。
城北区根据地区特点和优势积极应对,对辖区的重点片区及新建的商业设施进行了调查摸底,并与市规划部门衔接,筛选、编制了32个项目,重新编印了城北区招商项目册。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西安、广州等地区开展招商工作。加强对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
城北区始终以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项目管理,做好资金的统筹和支付,狠抓质量,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工程质量保障,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从基础设施、就业创业、城乡安居工程、文教健康、社会保障、环境改善以及社会服务等6方面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共22项,同时,在区政府积极协调下,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项目、青海省养老示范基地项目、南北山三期造林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城北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城北区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等就业创业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朝阳学校改薄、城北区文化馆、城北区笼式足球等科教文化项目正在加快施工,争取年内完工。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为共建城乡统筹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平抑物价稳住居民菜篮子
为保障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城北区采取多项措施,稳控物价。
措施一:强化价格监督措施
重点对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进行检查,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政府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每日重点对辖区小桥、建南、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等主要集贸市场和惠客家、华联、青百、宁食超市开展巡查,严肃查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
措施二:加强收费专项检查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大力整顿和规范价格收费秩序,强化市场监管,着力在群众关注的“看病难”、“上学难”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展教育、医疗卫生和涉农涉企收费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依法查处乱收费、乱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价格收费行为。
措施三:加大价格举报查处力度
充分利用“12358”价格举报平台,及时处理群众价格举报投诉案件,耐心解答群众价格咨询,及时化解各种价格纠纷和矛盾,回复率、办结率均为100%。对群众的投诉举报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维护群众价格权益。
措施四:价格监测关注群众生活
强化市场物价监测预警,准确采集市场商品价格,确保源头调查数据质量的真实可信,对市场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预测,为上级决策部门平抑市场物价、科学决策提供及时、翔实的资料。
措施五:争取资金加大政府投入
在农村、社区、居民小区科学合理布局平价商店和农副产品便民店,扩大覆盖面,切实平抑物价。新建平价农副产品商店15家,以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销售蔬菜,缓解了居民买菜贵、买菜难的问题。起到了合理引导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作用。
措施六:开办了23家“惠心篮”社区平价店
积极协调辖区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实现资源共享,直接从基地进行连锁配送,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使小区居民享受到了政府平抑物价带来的实惠。建成23家“惠心篮”社区平价直投店,15家西宁市蔬菜平价店,在宁大路幸福城建立了2000平米的小型标准化民营农贸平价市场,在马坊建成了1200平米的平价农贸市场,缓解了居民买菜难的问题,使“蔬菜直销车”走遍了北区23个社区。
措施七:价格补贴落实到位
积极落实省市区各项稳控物价措施,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商品、重点环节实行政府补贴制度,发放各类物价补贴582万元。
幸福保障篇
多部门联动居民早日奔小康
改善住房!
区建设局为居民实现安居梦。
区建设局坚持把解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作为民生之本,把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一系列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城乡居住条件,逐步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工作目标,全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16年城北区政府申请棚户区改造资金4.9亿元,对辖区危房、筒子楼、棚户区等群众亟待解决的住房进行拆除新建,计划实施20个项目, 6649套保障房安居工程,其中原省一建三处筒子楼、省水泥制品厂、省一建动力站、省六建家属院、北川煤场家属院、一修厂家属院等6个老旧楼院共522户的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启动,工具厂、海华啤酒厂已完成摇号分房。
2016年城北区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项目7781套。项目涉及朝阳片区、小桥大街建设巷片区、祁连路片区共3个片区64个家属院。计划投资16340.1万元,改造内容为外墙保温、屋面防水、更换窗户、更换单元门、绿化、硬化、节能、电网改造等项目,改善老旧楼院群众居住条件。已完成设计、可研、立项批复、招投标等工作,已陆续开始进场施工。
简化手续!
政府办一站式审批居民少跑路
城北区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按照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将全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服务事项纳入中心,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联合办理,打造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四个一”的行政审批办理模式。
“中心”现有21个职能部门及企业进驻,对外办理行政审批事项28项,涉及13个部门;政务服务事项45项,涉及17个部门。大厅内设咨询服务台、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室、等候区、商务服务区等配套功能区,并提供智能导服系统、电子叫号排队系统、短信通知服务和自动售货等便民服务,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的转变。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管理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企业注册、便民服务的“集约化、一体化、阳光化、智能化”模式。着力打造出人民满意的政务环境,将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率,成为全省一流、西北领先的区(县)级行政服务中心。
精准救助!
民政局精准救助帮扶群众
区民政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成低保提标工作。加大低保核查力度,提高了低保对象精准率,认真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全面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省市定点医院7家。加强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的衔接,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保障路径,2016年开展城乡医疗救助595人。对于重特大疾病患者,经政策减免、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报销或事故责任方赔付后,个人负担仍较大的,给予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防止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调查低收入家庭,加大临时救助工作力度。按照收入高于低保标准的150%的,对全区低收入家庭进行调查,分类统计,详细了解致贫原因,目前全区共计834户1759人,极大地缓解了群众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临时性生活困难,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村、社区的和谐稳定。
托养服务!
残联点提升残疾人康复工作
城北区残联探索确立了“政府主导、残联管理、社会机构承办”的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为北区有托养需求的300名残疾人开展送餐、就餐、日间照料、家政服务、洗衣理发、护理、代办事物及托养等服务工作。为辖区及周边残疾人就地、就近、就便提供康复服务、日间照料、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文体娱乐、权益维护等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使每个残疾人受益。目前,各残疾人之家均成立残疾人文艺演出队,在残疾人艺术节、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中发挥作用,展示了城北区残疾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多重举措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按照“布网络、建阵地、进社区、入家庭”的工作模式,推进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形成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骨干,社区残疾人之家、村、社区康复站(室)为依托,家庭服务为基础,社会服务为补充的康复服务网络,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扁平化管理!
城市管理水平迈向新高
随着城北区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的日趋完善,城市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城北区按照“运行扁平化、资源集约化、社会参与化、考核标准化”的工作思路,创新推行城市管理工作扁平化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为民服务的效能和水平,全力满足辖区居民的多层次、多种类需求,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按辖区区域划分为6大管理片区(小桥、朝阳、马坊、火车西站、大堡子、廿里铺),每个片区设立扁平化管理组,使得环卫作业日常管理指挥链条最短化、响应速度最快化、协作互动最优化、管理效率最高化,从而促进垃圾收集能力的全面性增强。将环卫基础设施维修维护人员调配至各个片区,彻底解决以往环卫基础设施维护点多面广难以第一时间修复和维护的状况,更好地为北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保障。
结合西宁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将建设、城管、环保等执法人员下沉至6个片区,直接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为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好地贴近民生,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城北区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辖区六个片区的主要大街和重点路段建设10座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亭,片区群众可在就近的服务亭办理相关业务,接受城市管理法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