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总值增长9.6% 西宁经济总量稳占全省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西宁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准调控,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上半年,西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8.5亿元,增长9.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9、1.3个百分点,在全省位居第一;经济总量占全省的50.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左右,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稳占全省半壁江山。
半壁江山来之不易——工业平稳运行
上半年,在外部环境没有明显好转的背景下,西宁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不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598亿元,增长10.5%。消费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2亿元,增长10.9%。财政收支运行平稳,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6亿元。
“三弟”成主力——旅游总收入65亿元
结构调整成效显现。上半年,西宁市经济增长由过去的二产拉动为主,转化为二、三产协同拉动,三产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3%。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西宁市积极适应新常态,服务业发展采取了政策引导、加大投入、集聚发展等多种措施,西宁市服务业整体呈现总量增大、层次提升、空间优化、优势拓展的新局面。这其中,带动最为明显的就是旅游业,加大景区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上半年,西宁市旅游业热度不减,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增长27.6%。
此外,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增加值增长10.3%,多晶硅、单晶硅、锂离子电池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3.5%、34.8%、27.8%,市场供不应求。西宁市40%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运用,电商零售额达到130亿元。
供给侧发力——平均每天诞生30个小老板
今年以来,西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先后建立关停出清、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面的32家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淘汰落后产能13.6万吨,西宁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5台12.5万千瓦火电机组关停。年内明确压减水泥、钢铁产能150万吨。多措并举降成本。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市级保留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74项。加快“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444户,平均每天新登记30户。企业注册实现“零成本”,新登记企业减免各项费用达到1.54亿元。积极落实困难企业减缓社保费征收政策,累计为企业、职工减负8000余万元。“营改增”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轻税负10亿元。
持续改善民生——371个村“双帮”全覆盖
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建立多元精准识别的“1+8+10”农村精准扶贫配套体系。落实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亿元,开工建设33个村1200户易地搬迁项目,西宁市371个贫困村、后进村等重点党组织、贫困户实现“双帮”全覆盖。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在服务业较快发展和创业创新带动下,城镇新增就业18601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6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8%,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53万人次,劳务收入13.89亿元。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5家,累计入驻创业实体2328家,创业带动就业1.51万人。
物价和收入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温和。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就业形势稳定,为收入保持增长奠定了基础,西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周建萍 江乐东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