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庄村 弹奏幸福曲
青海新闻网讯 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村村委会门口矗立着一块大石,上面醒目地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和“三个离不开”,“家庭和睦树新风、邻里互助促和谐”“共创文明和谐乌兰、同享文明幸福生活”等宣传标语在村道两旁的墙上随处可见。
在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的渲染下,西庄村已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到现在全村已有120户“五星级文明户”,全体村民都沐浴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里。
走进村民马福贵家,院子里的小花园映入眼帘,杏树、李子树、樱桃树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干净的地板砖像是一面镜子倒映着屋内的一切,崭新的沙发、茶几、电视、冰箱等一应俱全,“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生活,除了我们老两口一点一滴奋斗外,还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今年58岁的马福贵是村里有名的勤劳致富能手,不仅自己开设榨油坊,加工牛羊饲草料,还积极带动村里的六七个贫困户组建包工队,带领大家修水暖。他说:“掌握了手艺自然也就能增收致富。”村民李学先因病致贫,马福贵连续多年帮扶他,逢年过节都送去零花钱和生活必需品,免费给他家加工牛羊饲草料。“我觉得人这一辈子不能光想着自己,自己富裕了还得带领村上的人一起致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快步伐奔小康!”
西庄村位于乌兰县城郊以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城中村,现有农户586户、2285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1266元。曾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平安家庭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
据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平介绍,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以来,西庄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喜人景象。愿意参加学习的多了,闲聊酗酒讲是非的少了;料理家庭,照顾子女的多了,参加赌博的少了;家庭和睦相处、勤劳致富的多了,夫妻不和,吵吵闹闹的少了。同样,村内的矛盾纠纷也及时得到了化解,治安满意率达96%以上。
随着“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的开展,西庄村呈现出人人“追星”、家家“捧星”、户户“争星”的良好局面,在这片高原土地上点燃了团团“星火”。
说起村里的“五星级文明户”孙英莲,村里人没有不点赞的。妇联主席伊英兰说:“很少见到四世同堂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还没有矛盾的家族。”孙英莲一家7口人,公婆现在已有80多岁高龄,公公常年患有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婆婆长期患有胃病,在饮食上得非常精细地照顾,前年搬到楼房里的孙英莲没有撇下两位老人不管,每天依旧回到平房里给老人端茶送水、煮饭洗衣。去年婆婆去成都看病,她一直陪在病床前照顾伺候,同样她也是儿媳妇们最好的榜样,孙英莲家承包着10.7公顷枸杞地,照顾公婆忙不过来时,照顾老人的重任就交到了她的儿媳妇手中,儿媳没有一句怨言,学着她的样子精心照顾着,去年孙英莲家也被评为了“全国最美家庭”。村民都说:“这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从未红过脸,一提起好媳妇好公婆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一大家子。”
“在村里这样的好婆婆好媳妇还有很多,大家都是一个比一个,一个学一个,在全村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伊英兰说。
除了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上西庄村也没有松劲。如今的西庄村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观,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村民素质有了大幅提升,全村营造出了“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浓厚氛围。
“以前村里的卫生搞不好,街道的灰尘特别大,影响了村庄整洁,村民看着心里也不舒服,自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后,我们先后对全村主路小巷实施了硬化,栽种了绿化树木,安装了路灯,修建了进村标牌,粉刷整治墙体立面,定期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还成立了老年文艺队、戏曲协会,村委会统一发放服装,过年过节耍社火、扭秧歌、唱歌、演戏,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马晓平说道。
在一旁的马福贵激动地说:“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卫生不好,垃圾到处乱扔,现在不仅卫生搞好了,街道也宽了,我们从原来的土坯房搬到了砖瓦房,每家还有独门独户的小庭院,平时种些花花草草,我很高兴,心情好了,日子自然也就越过越红火了!”
西庄村的村干部个个都是“领头羊”,原村党支部书记马顺才个人出资4000元为村里的精准扶贫户、低保户、困难户发放了400斤菜籽油,原村委会主任鲍顺海在贫困建房中,为三户贫困户捐赠4.5万元,村“两委”班子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藜麦、枸杞种植和福牛养殖业,多渠道引导群众增收。“看着他们为我们贫困户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们自己也该努力干点啥,让日子越过越舒坦。”西庄村贫困户赵桂梅满心的感激。
“爱党爱国是根本、诚信守法为本分、勤劳奉献好品德、团结风尚树新风、卫生整洁气象新……”清脆的孩童声唱着村民自己编的“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歌谣回响在村里的巷道间,老人们静静聆听,露出幸福的微笑,一抹夕阳洒向幸福的西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