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地理 丹噶尔:穿越时空的记忆
初冬的一个早晨,沿着西湟公路一路向西,前往湟水河的发源地——湟源县丹噶尔古城游玩。丹噶尔位于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丹噶尔,是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在地貌上,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在文明归属上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汉藏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从这里穿过,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之称。
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建成于清雍正年间,大约有600年历史。丹噶尔的独特位置使其成为政治、军事、商业、经济、宗教和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
站在门楼外向上望去,有关丹噶尔的历史在这里恍然若见——昔日军队交战的厮杀声、唐蕃古道的马蹄声、古城鼎盛时期的喧嚣声,一转眼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如今,古城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特征、多种文明的归属性和融合性的成果,生动地展现在现代人眼中。几经修缮的建筑在当代显现出不同寻常的神韵,青砖、白墙、碧瓦的建筑刻镂精致,布局严谨。砖雕壁画生动流畅,色彩丰富艳丽,表现形式多样,手法各异,内容丰富华丽,将汉、藏、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踏着冰冷的青石板路,穿过雄伟高大的城门、牌楼和独具河湟传统文化特色的排灯,古街里,一个个古老的传统门店展现在眼前,庙宇、督抚衙门、汉藏艺术品、食品作坊和学校应有尽有,组成了丹噶尔城的基本结构。镜头下,丹噶尔古城的长街在高原冬日斜阳的映照下,一面沐浴着明亮无比的阳光,另一面则被幽暗的光线所笼罩,一阴一阳的光线,使人的意识恍如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游走……
世界上,每一座古城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丹噶尔也不例外,对于游走流动的草原文化而言,丹噶尔是永恒的记忆。对于守土安邦的农耕文明而言,丹噶尔是多变的。它的永恒在于几百年来古城静守在河湟的源头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它的变化在于不同的文明在这里碰撞、交织、融会积淀,最后形成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镇。
在晚清,西方文明甚至一度出现在这里,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丹噶尔设立了办事处,专事对藏贸易,西藏独特的手工艺品和优质羊毛羊绒,成为了西方世界的奢华用品。与此同时,西方工业文明成就也通过丹噶尔这个繁华的贸易平台被输送到遥远的西藏。
唐蕃古道是艰险的。数百年来,艰辛并没有阻挡住勇敢的人。在古城门口,看到了“雪域之舟”牦牛的雕像,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蕃古道中,有多少商队穿行于其间,他们随时面临疾病、寒冷及死亡,“雪域之舟”——这旅途中的忠实伙伴,无怨无悔地伴随着商队,走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跋涉之路,把用生命铸就的可歌可泣的雪域故事书写在漫长而又艰辛无比的唐蕃古道上。
在中国历史上,西域的第一声清脆驼铃,拉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序幕,同样,雪域高原第一声清脆的牦牛脖铃,为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铺开了一条相互交流的“天路”,数百年来,正是有了穿梭于这条古道上无数人的艰辛努力,丹噶尔才会融汇如此众多的民族风采,体现如此强大的国家意志,积淀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神韵。因此,丹噶尔的生动故事是用丹青书写而成的……
站在古城的尽头向西瞭望,双眼仿佛穿透了历史的云烟……丹噶尔,这个昔日矗立在唐蕃古道上的历史重镇,亦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和至尊的地位。现代思想和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正在改变着传统事物中的一切,但惟独不能改变的,是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现在,当人们来到丹噶尔古城,凭吊消逝在唐蕃古道和南丝绸之路中商队的影子、骏马的嘶鸣、牦牛脖铃声的时候,人们依旧能感到一种雄浑的高原文化精神在内心延续,这是一种高原人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在当今更值得弘扬的伟大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