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的光明使者--- 记国网玛多县供电公司经理田超

08.09.2018  23:22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通讯员 孙禹晨 王娟 摄影报道) 8月31日凌晨2点,一场突降的暴雨,让位于玛多县的黄河源水电站水库水位连续上涨,汛情一触即发,情况十分危急。为保障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突发情况下的可靠救灾电源,一群身着工作服配红马甲的身影出现在水库大坝之上,巡视水位、处理险情,协助水电站做好防汛泄洪工作。自这只队伍上了大坝,就在暴雨中坚守了60多个小时,带队的便是田超。 

  肤色黝黑中泛红,额角深刻着皱纹,性格坚强刚毅、行事果断干练,这是田超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雪域高原馈赠给他的“礼物”。年仅30岁的田超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国网玛多县供电公司经理,另一个则是玛多县扶贫局副局长,这就意味着在助力玛多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的道路上,田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努力。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2006年夏天对田超来说是难忘的,年仅17岁的他怀揣着梦想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来到三江源头,加入“国家电网”的大家庭。

  然而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一心想干一番事业的田超事与愿违,被分配到海拔4100米的果洛州玛沁县供电公司从事抄表工作。初上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浇灭了他的一腔热血。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三九寒天,在零下30多度的室外长时间工作,那种渗入骨髓的寒冷终于攻破了田超内心深处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拨通了跟他最亲的大姨的电话,哭诉了自己所有的委屈后。大姨半天没说话,空气仿佛凝固住了。等田超心情稍微平复,大姨终于开口。

  “果洛有人么”?

  “有!”

  “是和你一样的人么?”

  “是!”

  “别人都能坚持,你田超凭什么不能坚持?”大姨的口吻变得严厉起来。 

  几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敲醒了田超快要迷失的内心,直至如今也是支撑他扎根高原、迎难而上的巨大动力。

  扎根高原最大的行动就是安家落户。田超不仅常年工作在这里,更是将“家”安在了这里。2014年4月,在经过恋爱长跑后他与同在国网果洛供电公司工作的妻子领证结婚,组建甜蜜温馨的小家庭。但时隔不久,田超就被单位调去玛多县,负责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玛多项目的推动落地,随后在玛多县供电公司就职,他和妻子开始了漫漫无期的两地分居生活,每年能见面的机会寥寥无几,相互嘘寒问暖、抚慰心情都是通过电话和微信互动。

  记得有一次玛多县发生了汛情,田超第一时间冲到现场,不眠不休奋战了30多个小时后他依旧浑身干劲,满心欢喜地向妻子汇报“战果”。“求你以后别熬夜了,真的,求你了”妻子的回复却让他心中五味杂陈。 

   缺氧加暴雨决战72小时

  玛多县清洁取暖示范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与青海省委省政府共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但前提是要有坚强的电网支撑。清洁取暖配套电网工程建设这块“硬任务”自然落在了身兼双职的田超身上。

  “玛多不住店,花石峡不吃饭”是当地流传的谚语,可见平均海拔4300米,处于断氧层的玛多县自然条件之恶劣。这里常年高寒缺氧,一年中有11个月需要供暖,电网施工期更是极为有限。在“国家电网”强有力的支撑下,田超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奋战在工程建设第一线,他们的手脚冻僵了、起疮了,似乎还有点不听使唤,但再难也不能影响工程进度,“换人不停工,24小时不间断作业”,终于赶在清洁取暖项目本体工程建成前完成了全部配套电网建设任务。

  “整个配套电网建设施工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当属最后14公里10千伏线路的架设和接网工作。”田超回忆到。去年9月初,距离工程计划竣工日期还有近1个月的时间,330千伏唐马玉输电线路计划停电检修。他意识到,利用停电检修之际完成新建工程接网,就能够有效减少停电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但要赶上这个节点,就意味着原本10多天的工作量要压在3天内全部完成。 

  迎难而上!面对困难田超和他的团队义无反顾。可老天又给他们开了个玩笑,72小时的“背水一战”恰好赶上雨雪天气,在泥泞的场地里作业,脚底不时打滑,手脚使不上全劲,施工难上加难。队员们的手磨破了、腿划伤了,可谁也没有退缩。施工现场轰鸣的机械声和指挥声此起彼伏,震撼着大地,震撼着茫茫苍穹!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终于让这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再也支撑不住,原本可以轻松扛起的电缆现在拖也拖不动了。“军令状已立,再难也要抗住。一人不行两人上,两人不行三人上。”就是凭借田超的靠前指挥和着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困难终被克服。国内首个高寒高海拔地区清洁取暖项目成功落地,成了守护绿水青山的“稳流器”。

   “急先锋”也作“智多星”

  田超深知自己不仅是名领导干部,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要服务在点子上。

  2017年12月,玛多县刊木青村发生了雪灾,积雪深度达到8厘米,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田超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号召同事捐款,没多久就筹集了两万多元,正当他要把钱送去时转念一想,这里交通极为不便,村民拿到钱也没用啊!还是购买草料送去吧!这里的大多数村民都是以放牧为生,牛羊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啊。当村民们收到田超和同事们送去的救命草料时,他们眼角泛着泪花,嘴里一直重复着“瓜真切”“瓜真切”。

  在全力推进玛多清洁取暖项目时遇到的阻碍引发了田超的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好事村民却并不上心呢?在反复交流后,他终于明白是因为村民们缺乏对“电”的了解,除了点个灯泡、看个电视之外,想象不到它还能带来什么。眼见为实。为给村民们一个直观的认识,田超专门筹建了“青藏高原清洁取暖创新工作室”,充分还原牧民家中的场景,将清洁取暖的全过程和传统“烧牛粪”取暖进行对比,将电表放在最直观的位置供村民观摩,切身感受电的神奇。

  很多人问田超为什么选择高原,他笑着说:“因为名字里有‘超’这个字,小时候总有人叫我超人,久而久之我也把自己当成了超人,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玛多这么久,我才发现真正的超级英雄可能都是些默默无闻的人,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着每一寸深爱的土地,如果超人会飞,那我最想做一名光明使者,飞跃三江源的上空,撒下光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