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标到治本的转换——记我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

29.05.2015  12:34
核心提示:   从强制戒毒到戒毒康复,再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我省的戒毒工作在探索中寻求着标本兼治的“良方”。  戒毒工作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强制戒毒期间,戒毒人员完成生理脱毒似乎

   从强制戒毒到戒毒康复,再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我省的戒毒工作在探索中寻求着标本兼治的“良方”。

  戒毒工作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强制戒毒期间,戒毒人员完成生理脱毒似乎还不是最困难的事情,而回归社会后的心理脱毒才是问题的关键与核心,针对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后,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很多人又重新走向吸毒,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危害。2014年7月,省戒毒康复所和西宁市饮马街办事处文化街社区联合共建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这是我省成立的首家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工作站的成立意味着我省的戒毒康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模式,从戒毒到康复,再到社会的关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链条,其目的就是强化社会力量对吸毒人员的关爱和照管,从根本上解决“死灰复燃”的老大难问题。

  今年4月21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光荣在西宁调研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时强调,涉毒人员特别是吸毒人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社会稳定的高风险点,做好禁毒戒毒工作,是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有效方式,是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是有益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民生工程。

  而这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必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对于戒毒工作,从过去的单一措施到如今的多轮驱动,其核心就是从治标到治本的转换,进一步夯实戒毒的基础工作,使得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后,及时给予他们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使得他们彻底远离毒品,步入正常的人生轨迹。

  5月6日,在省戒毒康复所,记者见到了来自海北州的马某,眼前的他经过四个月的戒毒康复,面色红润,精神状态也是大有恢复,而谁也无法想象,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吸食毒品竟然耗资100多万,迫于无奈的亲人将他送到戒毒康复所,他将在这里进行为期半年的戒毒康复。

  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毋庸置疑,尤其是近年来,新型毒品的出现,使得吸食毒品的人群呈现出低龄化和群体化的特征,为了适应新的戒毒形势,对吸毒人员“对症下药”,体现管控和帮扶的长效机制,2013年,我省成立了戒毒康复所,其目的就是解决戒毒之后的康复问题,实现帮教措施的关口前移,后续照管的无缝对接。

  省戒毒康复所范增平告诉记者,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省戒毒康复所戒毒教育、心理矫治、康复训练等丰富经验和多年从事戒毒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优势,与地方政府建立起社区戒毒康复运行新模式,加强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跟踪帮教和后续照管,工作站的成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如果我们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导致“复吸”的恶性循环,所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其实就是治本的一种有效举措。

  省戒毒康复所成立后,他们就开始着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筹建,这是一个戒毒工作“落地”的过程,也是戒毒康复工作向社会的一个延伸。省戒毒康复所康复科副科长王辉介绍,戒毒的主要阵地不是戒毒所,而应该是社会层面,解决“复吸”是戒毒工作的一个难点,而解决这个难点,就需要我们的工作走进社区,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饮马街地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成立至今不到一年,其工作也是处在一种摸索的阶段,但成效却很明显,回访帮教、尿检督导、心理干预、戒毒指导、困难帮扶等工作的开展,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断毒品,为他们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我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成立以来,受到了吸毒人员家庭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欢迎和认可,实现了戒毒康复所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无缝对接”,为吸毒人员重返社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吸毒人员维持戒毒成果,降低复吸率,让更多的吸毒人员家庭参与其中形成帮教合力,针对吸毒人员的特殊性,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人格上给予尊重,努力实现社区戒毒工作的零滋生、零复吸、零违法、零脱管的目标。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每逢节假日上门慰问戒毒康复困难家庭,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马某,父母离异后,母亲带着她居住在姥姥家,姥姥年老体弱,俩舅舅一个患严重肺结核,一个右眼失明,丧失劳动力,社区把她家作为重点帮扶家庭,联系爱心人士送去慰问品,为舅舅联系医院并协调医院减免医药费,帮助她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为她家申请了公租房;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秋某,夫妇没有生育过孩子,十几年前丈夫车祸去世,本人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非常困难,社区经常慰问并帮助其申请了低保。去年端午节期间社区工作站人员看望了六户特困戒毒康复人员家庭;今年元旦、春节期间,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除了对部分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慰问,还联系辖区单位对48户低保和贫困家庭进行了帮扶和慰问。

  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关爱和帮扶,到心理辅导、督促定期尿检、组织参与社会活动等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无疑成为戒毒人员在重返社会后的一个家,最大限度地遏制了“复吸”的可能性。

  省司法厅副厅长王小民说,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制度规范,建立了协作机制,完成了人员培训,实施档案化管理,戒毒康复人员由十多人上升到百余人,下一步,将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分别在西宁市、海东和格尔木开展试点工作,组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强化警地合作、强化人员培训、强化专业指导,为探索建立“大戒毒”体系作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