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一线行】祁连草原,分红暖了牧民心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雒婷 实习记者 鲍慧祯 摄影报道) “现在我父亲被纳入特困供养对象,母亲在公益性岗位工作,妹妹也得到了政府提供的三江源教育救助,加入合作社之后我被安排从事放牧工作,今年得到18000多元分红。一年下来,我家的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12月25日,祁连县扎麻什乡河东村东东才让回想起一个月前村里分红的事,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
今年,东东才让建起了新房,新家通上了自来水、电,添置了大电视,他告诉记者:“我可以幸福地宣布,我家脱贫了,可以与大家一道建设小康社会了。”
冬日里的祁连县虽时有风雪,但乡亲们心里是温暖的。11月28日,祁连县扎麻什乡河东村里阳光明媚,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村民们奔走相告,传递着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分红的好消息,不远处的黑河也在阳光和欢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因为今年河东村入社的143户511人将从合作社获益81.66万元,人均分红1540.5元,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我父亲患有高位截瘫、妹妹是在校大学生,以前家里仅靠我和母亲简单的种点庄稼度日,经济来源少,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一直是政府救济对象。但是,核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我家的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到如今的好生活,河东村村民东东才让打开了话匣子:“自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县乡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们就经常光顾我家,送政策、送技术、送资金、送温暖,帮他们一家人拿主意、想办法,提供就业岗位、教育救助,使这一家人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记者了解到,河东村村民加入的河东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把草地生态畜牧业作为精准扶贫第一产业,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具体措施,为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畜牧业发展探索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树立了新样板。目前,合作社经过实践探索、调整完善、巩固提升,基本形成了以牲畜和草地折价入股、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牛羊统一销售、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配为主要特点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与河东村毗邻——阿柔乡草大阪村,牧民多多也加入了村里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解放了牧民家中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了收入,家庭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村民多多一家四口搬到了繁华的县城,分到了游牧民定居房,家里开了商铺,并从事起木雕民族工艺制品加工,以“教帮带”结对帮扶了附近的4户贫困户开展唐卡绘画、藏饰品加工等,自己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帮助乡亲鼓“腰包”。
据祁连县扶贫部门负责人介绍,2017年祁连县加大资金整合和项目建设力度,实施产业和资产收益项目22个,带动1022户318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共实施投资6804.27万元的易地搬迁项目3个。截至11月底,祁连县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6020人次,其中贫困村劳动力就业368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700人,通过各类招聘厂矿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300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120人。全县493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全年预脱贫的18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