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见真情——记西宁市城北区北川河东路社区
青海新闻网讯 3月18日下午,西宁博彩民族工艺职业培训学校,走进到处是掐丝作品的教室,使人仿佛身处一个艺术展览馆,而创造这些作品的学生不少是来自北川河东路社区生活困难的居民。
北川河东路社区是西宁市城北区比较大的社区,2011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4年来,社区主动用真情服务居民,居民们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社区,让这个拥有回、藏、土、蒙古等120户少数民族的社区大家庭,绽放出了灿烂的民族之花。
马秀是社区的低保人员,她和孩子均有残疾,丈夫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生活十分窘迫。社区了解她的情况后,让她到西宁博彩民族工艺职业培训学校参加免费培训,掌握“掐丝唐卡”手艺。如今,凭着这门手艺她赚取到了一部分生活费,家庭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
博彩工艺学校的主任崔力强告诉记者:“我们就是针对下岗、失业、无业人员进行掐丝唐卡制作、丝绢花、布贴画等技能培训,使他们不出家门就有收入……”
解决辖区下岗失业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问题,是社区促团结的一大抓手,社区依托再就业服务中心,在博彩工艺学校举办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仅2014年,就有100人通过培训拥有了“掐丝唐卡”的制作技能。
为了让马秀多份收入,社区还吸收她到社区公益岗位工作,每月又多了1000多元的收入,而且还给她上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正是社区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不少和马秀一样生活困窘的居民有了新的期盼。
在帮助特困家庭增加收入的同时,社区还积极推动与少数民族的联谊沟通,通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吸引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其中,加深居民群众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了解,增进了各民族的友谊。
锦绣江南小红帽艺术团就是锦绣江南小区居民自发组织的一支60多人的文艺表演队,其中近一半的演员是少数民族。社区需要什么文艺演出的时候,都会请他们来演。他们还经常参加区里、市里的演出。团长王青山说:“我们这个团体连续三年获得了城北区锅庄舞大赛第一名,不论在哪表演,大家都很投入,哪怕是在广场上,都可以和观众互动,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
从小处着手的工作最能打动居民。走进富昌小区,以“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首先映入眼帘,不远处的楼下,老人们正在下象棋,各个脸上挂着安逸的神情,和谐的气氛在空气里弥漫。多杰老人说:“现在的政策真是好,不论跑医保还是养老,社区的同志及时提供帮助,少数民族服务站的设立,更是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大厅内的藏汉双语提示牌,更是小处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