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话的人多了 社会用字更规范了——海东市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系列报道之四

01.09.2016  10:38

  青海新闻网讯 绚丽的广告牌、五花八门的商店招牌……这些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要素之一。当前,海东市正在积极备战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评估工作,目前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上街头就“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进行了调查。

  8月23日,记者以问路为由,在平安街头随机调查了20名市民,发现其中有90%的被调查者主动说普通话,但有10%的被调查者不会说普通话,其中大多是老年人。在杨家路上,一位老大妈听到记者讲普通话,用青海话给记者回复,并表示不会说普通话。

  但在湟中路的水井巷,一位老大爷给了记者一个惊喜。老大爷正买完东西回家,记者凑上前问:“大爷,去平安区政府怎么走?”让记者意外的是,老大爷十分自然地用普通话回答:“哦,平安区政府啊,这条路一直往东走,到平安路右转直走,到了十字路口左拐走100米就到了。”随后,记者问起老大爷普通话是怎么学的?老大爷回答说:“我是跟我孙子学的,他们老师说平时要讲普通话,孙子回家也说普通话,我们全家就跟他一起讲普通话。”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家里有上幼儿园的小孩,回家一般都会说普通话,随之家里人也会跟着说普通话。记者在街头采访了多位带着孩子的家长,家长们都说,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求孩子讲普通话,回到家里,家里人也习惯用普通话跟孩子交流。家住平安东方明珠小区的赵大爷爱孙子心切,为了方便与孙子聊天,硬是天天学普通话,现在也可以与孙子聊天了。“身边小孩子都说普通话,我们老了,再不跟着学,就跟孙子说不上话了。”赵大爷说道。

  同时,记者也发现,在平安街头,无论是餐厅商店门头,还是企业牌匾,很少能看到错别字、繁体字、同音字等不规范的用字现象。一名路过的行人说:“以前,这条路上的部分商店招牌上夹杂着不认识的字,现在好多了,都改过来了,字都能认识了。”

  在规范化语言文字工作中,海东市语委办联合市区(县)工商、城管、民政等部门对乐都、平安两区的重点街道和街头的路牌、宣传标语、户外广告橱窗等的用字用语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80余份,规范户外广告、店招店牌50余块。拆除不符合要求的户外广告、门头牌匾和灯箱60余块。市区内主要街道、背街小巷户外广告整改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推普周”系列活动,发放推普宣传资料1万余份,围裙、塑料杯、抽纸等宣传品7000余份,从而把普通话宣传和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倡导全民营造人人关注语言文字工作,来提高社会各界用语用字规范意识。

  海东市经过多年的努力,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烈,说普通话的市民越来越多,街头广告牌上的不规范用字也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