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告 谋发展: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青海新闻网讯 昨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会场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会场内,代表委员热议报告;会场外,报告中传递的民生信息,成为市民关切的话题。本报记者蹲点各代表团审议现场,向您传递会场上的信息。
西宁:实现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读报告】: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整体思路,2014年,西宁市奋力打造“三个升级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多个亮点。
【谋发展】:2014年,西宁GDP突破千亿大关,GDP同比增长13.5%,位居省会城市第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跃居省会城市前列,对全省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实现逆势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3%,首次过半,对全市的投资增长贡献率达45.3%。居民人均收入突破两万元。优良天数逐年增加。这里更将是未来兰新高铁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重要节点。
2015年,西宁市将实现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区位、集约、体制、人文优势,着力抓好项目、融资、服务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特色化工、生物医药、藏毯绒纺、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抓特色,着力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强基础,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生产条件,增活力,着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业上档次上规模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减乘除法”,针对不同产业,有扶有控,分类指导。
海东:四个大项目今年落地
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
【读报告】: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必须自我加压,我们必须发奋图强。报告总结了去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成就,进一步分析了今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重大的决策机遇,提出了今年全省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提振信心,总结经验的报告。
【谋发展】:2015年,我们要将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真正把海东建成改革的一片高地。同时,继续走科技创新的路子,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把海东中关村基地建设好,使得科技园成为海东乃至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人才聚集基地。另外,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创新,瞄准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作为主攻方面,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最后,是结合“一路一带”建设,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兰西经济区奋力崛起,把新海东打造成“青海功能优化的重要城市、兰西经济区的产业基地、高原现代农业的示范地区、东部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全省科学发展的新增长极。当前,正在积极谋划保税内陆自贸区建设,海东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国家向西开发开放的产业基地和贸易基地。
今年我们有四个大项目落地。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建成使用,这作为海东市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项目;开工建设丝绸之路海东农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为今后流通交易提供平台,也是为农民增收铺路子找渠道;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建成使用;开工建设海东市三甲综合医院。
海西: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 诺卫星
【读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升级。新常态包含着增速换档、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三位一体的丰富内涵,创新驱动将占据经济增长的核心位置,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措施。作为海西,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升级,就是要立足自身实际,全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全面推动结构优化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
【谋发展】:2010年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四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壮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制定完善配套规划体系,大力实施循环化改造项目,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着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加大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资源、产品、产业的深度融合和企业、园区、区域的全面发展。
近期,国家发改委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第三方评估报告认为,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试验区产业集聚化、循环化发展态势良好,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雏形基本形成,实现了由资源单一开发和简单初级产品加工,逐步向资源综合开发、集约利用,产品精深加工、深度开发,产业链网融合、集群发展方向的转变,总体规划实施进展顺利。经过持续努力,有望将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下一步,我们将狠抓结构调整,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坚持稳住传统产业、加快新兴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围绕构建“4+3+3”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从结构调整中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如,继续延伸四大主导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特色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海南:打造生态循环农牧业升级版
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张文魁
【读报告】: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今年生态建设是第一重任。我想,海南只有以生态产业、生态产品、生态经济为引领,以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农牧业升级版海南为主要抓手,才符合省委、省政府“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要求。
【谋发展】:海南州是全省最大的农牧交错区,也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得天独厚的大气环境和水系条件,让海南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及纯天然、无污染产品。如何把这些资源和产品转换为经济优势,是摆在海南州委、州政府面前最紧迫、现实和惠民的大事。
海南州借助草产业示范园区平台和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以人工草地建设、高产饲料种植为核心的草产业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产业。全州“为养而种”“种养联动”,通过以草定畜、牧繁农育等措施,真正实现农牧结合,产业循环,目前已拉开创建全省农牧结合产业循环先行区序幕,培育出了产业链。计划到2018年底,全州人工种植饲草面积将达到60万亩。2020年前,力争把海南建成全省草产业发展示范区、辐射三江源区的饲草种植基地和青南地区抗灾保畜饲草料储备基地。
为将生态循环农牧业理念贯穿整个农牧业工作始终,形成集约化产业集群,海南州将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建设步伐,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牧业发展体系。从构建农田高效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到全力打造畜牧业升级版。
海北:让青山绿水流出“真金白银”
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尼玛卓玛
【读报告】: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海北建设,凝聚全州上下的力量如期实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真正让青山绿水流出“真金白银”、让绿色家园带来“喜笑颜开”。
【谋发展】: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研究找准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突破口,加大对外开放,深化与对口支援地区和央企的技术合作和产业培育,持续增强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履行党委在“三基”建设、党风廉政、干部队伍、作风改进等各方面的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州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实施意见》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特别是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举措,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创新驱动的关键,着力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真正以战略思维、市场理念、法治方式推进科学发展。
以创新的理念和举措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注重在农牧业发展上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方式经营农牧业、品牌化的思路提升农牧业,着力提升农牧业的品质和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着力提高创新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引进培育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加快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精简审批事项,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严格落实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玉树: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发展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文国栋
【读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淳朴、务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玉树州将从几个方面着力开创玉树崭新局面。其中,包括建设好保护好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持续做好改善民生重点工作等。
【谋发展】:我们将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的“玉树模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源头生态保护的玉树模式,深入推进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构建新的绿色绩效考评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大幅增加生态环保指标权重,落实目标责任,实行奖优罚劣,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拉起一条条生态“红线”和环保“高压线”。
全面推进玉树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旅游业将是带动玉树经济发展的“龙头”。我们要跳出玉树看玉树,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在强机制、树品牌、创特色、增后劲上下功夫,强势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在培育精品旅游线路上求突破,争取开通迪庆、红原、康定、丽江、道孚、香格里拉、格尔木航线,开辟大香格里拉、大康区旅游线路,积极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圈”,扩容线路,互联互通,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共荣。筹建州属低空航空公司,以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可可西里、囊谦大峡谷等州内重点景观为看点,打造“半小时旅游圈”。
在宣传推介旅游的知名度上求突破。选择北京、西安、成都、拉萨、西宁、上海、广州、台湾、香港等城市,在拓展旅游服务项目上求突破。
在打造“节会”旅游平台上求突破。此外,还要抓紧培育新的商业业态。
在改善民生方面,还将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以教育、卫生、就业、扶贫等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教育事业起跳跃升,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切实抓好扶贫攻坚工作。
果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长白加扎西
【读报告】: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生态保护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着重作出了安排部署。作为果洛地区而言,感觉责任重大,任务光荣。
【谋发展】:果洛州必须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着力推动生态保护建设。抓好生态保护建设,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项目,提高项目实施成效,把项目投资与生态保护建设效益挂钩,努力提高生态保护的实际效果。
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整治生态环境当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努力实施三江源片区生态保护的连片整治工作。
从今年开始,果洛州将加大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争取整合各项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大力整合农牧民的草场牲畜,以发展生态的、特色的畜牧业。
具体来讲,果洛州要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和奶牛养殖基地建设之路。同时发展农牧业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畜牧业,形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挖掘畜牧业的潜力,增加产值。
打造具有特色畜牧业的品牌。其中要从有机草场,养殖有机牛羊等方面,打造源头的有机绿色品牌。此外,要加大对具有果洛州特色的产品宣传推介力度,要在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形成精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推动果洛州的畜牧业发展,提高百姓收入。
果洛州要在生态保护建设的大前提下,努力发展生态经济,形成以生态农牧业,农牧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比较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并辅以特色产品,中藏药材的开发加工,民族工艺品的加工开发,服务业、文化旅游等,打造发展具有果洛州自身特色的新兴产业。
黄南:大力抓好民生改善工程
黄南藏族自治州州长李忠
【读报告】:作为三江源的核心地区,黄南州第一要务就是生态保护。2015年,黄南州继续坚定不移加快自身发展,在生态保护方面,将全力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继续实施一批封山育林、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人工造林工程。
【谋发展】: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和设施农牧业,以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带动提升有机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全州有四百多家经济合作组织,其中八家已经成为州级农民经济合作示范社,起到了一定引领和带动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把草场保护好,把牲畜减下来,把老百姓收入增上去,走集约的、有组织的农牧业、畜牧业发展之路。
对于黄南州而言,特色优势在于文化和旅游,热贡文化在省内外影响比较大。打造好文化和旅游的品牌,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领头羊,通过实施“千家万户”工程引领农牧民脱贫致富。
黄南州还将大力抓好民生改善工程,积极推进扶贫工作。通过产业扶持,培养州县两级示范合作社,将众多小的合作社整合起来,把众多相关产业联合起来,拓展成产业链,通过3年时间,打造24家州级示范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让百姓富起来,钱包鼓起来,将扶贫工作扎扎实实推进,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