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青海教育的奋进篇章

10.01.2019  00:11

这是一段充满艰辛的征程,高原儿女用汗水写下了江河源头的文明进程。

这是一段难以淡忘的历史,真实地记载着雪域之巅教育改革发展的起承转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围绕“解决突出问题、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创先争优”的工作思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优先发展保基本,补齐短板促公平,多措并举提质量,深化改革增活力,使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持续向好,高中教育逐步普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成,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一串串喜人的教育硕果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党建思政掌舵引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强化教育系统党的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建水平,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覆盖,各学校均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配备了党组织书记和专职副书记。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思政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扎实推进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固本”工程、“双带头人”工程、“筑基工程”“项目工程”“优育”工程等,各地各校以专题研讨、主题班会、征文演讲、宣讲学习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积极开展“四爱三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目前,全省共打造了39个高校思政“名师示范课堂”,全省高校专职思政理论课教师配备师生比达到1:370,专职辅导员师生比达到1:227。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实现了零突破。同时,我省着力选齐配强中小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创建等活动,使全省中小学党组织覆盖面达到98.5%。在上好国家统设课程的同时,我省各地各校把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党组织的重要责任来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先后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生态文明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持续不断进行爱国感恩、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师生感知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中华大家庭的温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积极践行“一优两高”部署。积极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在学校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法律进校园”巡讲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落细落小,培养国家意识、宪法意识,引导师生深入了解宪法,尊崇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同时,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创建,组建学生社团,评选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激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多年来,我省持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和高中攻坚计划,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向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实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试点工作,仅2018年就在全省1325所幼儿园购买1.56万个保教岗位,实现了区县全覆盖,进一步缓解了幼师不足的问题。目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4%,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全省各地紧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指标,突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重点群体,多措并举,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政府责任和部门协同不断强化,联控联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了户籍人口与教育学籍系统比对机制。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省政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控辍保学工作。截至2018年底,已劝返学生27681人,占应劝返学生总数的98.03%,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85%,此项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按照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我省从2013年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15年免费资助政策,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督导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省93%的县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工作进度走在西部前列。高中教育普及攻坚步伐加快,出台《青海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0.37万人,毛入学率达87.99%。全省建成特殊教育学校15所,为近千名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特殊教育教师津贴补助政策、残疾学生15年教育资助政策。

——职业教育服务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相继编制完成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等,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办学规模。教育、发改、财政、经信等部门在现代学徒制、集团化办学、创新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深化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渠道,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和省内所有高职院校38个专业进行了对接,打通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立交桥,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初步构建了普职融通、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省有职业院校46所,在校生达到10万人,新建3所高职院校,建成13所中高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48个实训基地和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实训基地、中职基础能力、高职创新行动计划等项目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成立现代农牧等10个职业教育集团,与45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省内外13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相继设立了“河湟建筑大师工作室”等25个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光伏发电、环境保护工程等新兴专业,开设了涵盖石油化工、旅游服务等大类的200多个专业。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和90%以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出台了《青海省职业院校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办法》,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为重点,每年安排400万省级职教专项资金,积极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每三年、专业教师每四年普遍接受一次培训。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落实国家助学政策,并制定我省优惠政策,全部免除中职学生学费,免费提供教材。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扶贫项目,每年实施高职精准扶贫专项招生。积极承担面向“两后生”、农牧民等群体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对口六省市签订了《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协议书》,建立“一州一校”帮扶方案,深化合作办学内涵,采取联合建设专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支持藏区中职学校发展,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同时加强藏区异地办班工作,打通藏区中职学生赴对口省市接受高职教育的通道。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2014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以来,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状况,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完善专业预警退出机制,重点设置与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撤销就业率长期偏低、超过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使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在校生总规模达到81788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843人,实现了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的突破。积极推进各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做大做强,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打造高层次学术团队,支持三所本科高校硕士、博士点建设,全面提高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全覆盖,获批新增硕士学位点34个,一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鼓励高校立足现有基础挖掘学科发展潜力,在世界和国内“一流学科”建设方面,以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创新成果、支撑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为己任,重点支持高校特色优势学科。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青海师范大学建成新校区并实现整体搬迁,青海大学图书馆等项目投入使用,青海民族大学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项目零的突破。高校对口支援实现了团队式全覆盖。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举办创新创业实验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各高校均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民族教育借力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呈现出多级互动、广泛参与、扩围提质、升级加力的新局面。教育部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教育援青工作,动员各方力量帮助青海教育改革发展。各援青省市坚持“输血”“造血”并重,把改善基层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实施教育援青、助力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全力支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同时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突出和强化智力援助,实施了一大批教育基建项目、智力援助项目。六省市每年派出大量优秀教师赴六州开展支教,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安排内地学校与六州150余所中小学校建立了结对关系,将定期传经送宝和实地传帮带相结合,推动六州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帮助打好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得到了受援地区和学校的高度评价。同时,援青省市还积极设计工作载体,进一步细化举措,提高工作实效。如,北京市协调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托管玉树海东民族高级中学,上海市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实施“1+11”基础教育成长计划,天津市组团支援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江苏省开展“江苏名师进海南”计划,浙江省帮助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名师工作室”,山东省实施海北藏族自治州“名师培养计划”,这些项目有效地发挥了提质增效、补齐短板的作用。

——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8.5万名教师奋斗在近3000所学校,为青海各级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我省于2013年统一了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重新核编后全省新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2137名,其中2105名调剂给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六州。按照“省级监管、市州统筹、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原则,调整下放市(州)、县(市、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权限,建立“总量内同级编制一年一调,跨层级编制三年一调”的动态调整机制。制定《青海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围绕基层学校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主线,推出了8个方面、26项举措,对“十三五”期间加强全省基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进行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各市州也相继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支持基层学校教师安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按照“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原则,重点向边远艰苦学校、高海拔学校和村小、教学点教职工倾斜,涵盖了全省46个县(市、区、行委)中的44个,全省2万余乡村教职工享受生活补助,月人均增资400元,在国家要求的连片特困地区工作乡村教师基础上,延伸至非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全覆盖。建立学费奖补制度,对在农牧区乡村学校签订8年以上服务协议的师范生,一次性补偿大学期间学费,2016年扩展至普通高校毕业生,鼓励引导一大批优秀人才到基层学校任教。实施青海省师范生公费教育计划,从源头提升培养质量,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学校定向培养本土骨干教师,学生毕业后,按照“州来州去”的原则直接进编进岗。2016年,省内启动青南三州藏汉双语定向师范生公费培养试点工作,当年选拔32名高考上线少数民族优秀高中毕业生,录取到青海师范大学师范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2017年度招生248名,对象扩展至六州,培养专业扩展至小学全科等6个紧缺学科专业。2018年度招生308名,培养院校扩展至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把特岗计划招聘教师方式作为我省农牧区补充中小学乡村教师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全省各农牧区乡村学校按照“当年考招、当年纳编”的原则,将特岗教师招聘计划纳入本地区当年教师编制统一管理。开展省内高校师范生赴农牧区中小学顶岗支教实习,为全省农牧区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基层教师队伍发展。

——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真挚的民生情怀支持教育发展,为教育事业谋篇布局、把脉定向。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集中实施了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高中攻坚计划、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全省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发生根本变化。全省累计投入252.61亿元,建设幼儿园、中小学和高校项目5397个,建设校舍面积825.42万平方米,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面积逐年提高,大班额比例明显下降,D级危房全面消除,校舍安全得到保障,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全省教育迎来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发展最快、条件改善最明显、群众最满意的重要时期,教育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为促进发展,保障公平,我省及时增设“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生态专项计划”三个专项招生计划,坚持省属高校服务地方,压缩省属本科高校跨省招生计划,加大本省生源的招生力度、扩大高职(专科)精准扶贫计划招生比例的原则编制招生计划,确保更多青海学生进入本科高校学习。各院校制定的贫困地区扶贫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分类考试(单考单招)按照考生户籍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生和贫困家庭子女,并优先安排就业形势最好的专业。此外,自2015年11月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强化目标责任,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构建“一人一策”精准扶贫体系,推进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信息化管理,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向贫困地区倾斜,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体系,加大攻坚力度、落实力度和督导力度,确保各项教育发展指标达到脱贫要求,实现脱贫摘帽,如期完成了2016年、2017年教育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行业扶贫先进单位,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2019年,我省将以全国教育大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指导,对照教育“奋进之笔”的要求,认真贯彻“一优两高”发展部署,牢固树立“落后地区也能办现代教育”的理念,努力在补齐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短板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全面完成消除城镇大班额、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脱贫攻坚年度目标;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布局结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教育经费投入结构;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治理能力;巩固好控辍保学成果、教育信息化成效和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大局,重点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攻坚工程、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工程、人才培养对接服务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程、教育资助规范精准工程、校园绿化文化工程、教育评估评价改革工程、管理责任能力保障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新青海建设做出新贡献。(青海省教育厅)

青海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丰硕
截至去年12月,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4%,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义务教育巩固率96.建设厅
【深入实施五四战略 奋力推进一优两高】 全省200多所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为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省发展改革委通过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藏区专项等渠道,近几年已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6.建设厅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