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利好多
西宁市推行工业投资负面清单不到一年,却利好多多!
“青海西宁市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推行工业投资负面清单,从化工、电力、钢铁等12个方面提出79条禁止类清单和68条限制类清单。”3月30日,《人民日报》对全国各地环保工作进行盘点、点评,对西宁市工业投资负面清单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过去,什么项目能投资,什么项目不能投资,并没有清晰的边界。行政审批过程中,批不批、批给谁、什么时候批、批多少,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微观干预和自由裁量,这就限制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2014年5月22日,市政府审议通过了西宁市工业投资负面清单,列出了禁止类和限制类147条项目。这意味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西宁市第一个向工业投资开出了负面清单。
这一制度推行近一年以来,西宁市严格按照负面清单准入标准,对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清理,把好准入关,没有引进任何一个“禁入”项目,为打造绿色循环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探索负面清单制度的基础上,西宁市通过行政审批业务流程和运行模式创新,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公开透明和便捷高效水平。
目前,西宁市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绿色低碳为特征的八大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负面清单的实施,为西宁市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以及防治大气污染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亮点数字】201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76.85亿元,同比增长17.32%,“十二五”前四年平均增速达到18.84%,高出规划指标1.8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亮点解读】2014年,组织实施了工业项目189项,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78亿元,建设了多晶硅、单晶硅、电子铜箔、铝箔、锂电池正极材料、环卫设备、高精度齿轮等生产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等行业。其中有62个项目已完工或投入试生产,为西宁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基地全面启动
【亮点数字】目前已建成投产153项,在建69项,拟建221项,光伏及组件、电解铝及铝的深加工等产业链加速完善。2014年,五大产业基地完成工业增加值388.56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1.48%。
【亮点解读】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双百”及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煤基多联产、光伏太阳能、特色资源及藏毯绒纺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特色化工、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藏毯绒纺、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产业及节能环保八大主导产业。
节能降耗不断推进
【亮点数字】2014年组织实施60余项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节水、清洁生产等项目,累计节能25万吨标煤,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上年下降13.54%。
【亮点解读】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资金加大对工业节能的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节能效益好的节能技改示范项目。
淘汰产能步伐加快
【亮点数字】累计淘汰了钢铁、水泥、铁合金等行业落后产能71.8万吨,其中淘汰铁合金落后产能19.8万吨、水泥30万吨、碳化硅1万吨、钢铁17万吨、铜冶炼3万吨、化工1万吨。
【亮点解读】按照《西宁市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要求,加快对禁止类现有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围绕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严格按照负面清单,开展绿色招商,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采取针对性推介、“一对一”对接,促成了一批招商成果。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亮点数字】去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112.32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7%,较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由2011年的15.2:84.8调整为2014年的22.23:77.77。
【亮点解读】积极培育发展装备制造及食品与农牧产品加工、高原生物医药、藏毯绒纺等特色轻工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市经信委将继续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西宁实现“四个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在对负面清单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调整优化,通过绿色项目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推动工业经济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辐射带动型转变,做大做强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及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