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瞄准贫困人口 找准致贫症结 分类施策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05.2016  19:03

按照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扶贫必先识贫”的意识,坚持把瞄准贫困人口、找准致贫症结,作为精准扶贫靶向攻坚的切入点,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工程,坚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将精准发力、分类施策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唯一路子,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打好脱贫脱贫攻坚战役。

        推进精准识贫、建档校贫和精准定贫,科学确定扶贫对象。按照省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查、核准工作的部署安排,我市 16个贫困村的扶贫(驻村)工作队依据省委省政府扶贫标准(2970元)和低保标准(4836元)“两线合一”精准识别的要求,坚持“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要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的“五看法”,走访摸底,初步认定贫困户、贫困人员;民政、公安、国土、房管、社保、车管及驻格各商业银行按照《海西州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流程图》的13个步骤和我市“六个不准”(无本市户籍的、农牧民家庭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农牧民家庭在城市拥有商品房和居住地有二层以上楼房的、农牧民家庭拥有5万元以上车辆的、农牧民在银行有2万元以上存款的、牧民享受草原奖补政策的)的要求,对前期初定的贫困户、贫困人员再次进行核查认定。按个人申请、村民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审查、城区复核、政府审定、格尔木日报和农网同步公示的程序,最终核定精准扶贫对象278户、814名,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并全部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深入调查分析,摸清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分类施策拔穷根。贫困对象、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是关系扶贫脱贫精准度的基本内涵。全市各级扶贫干部,党政军企联村帮户责任领导、帮扶单位、联户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与乡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总结梳理出 “三因”(因学、因病、因残)、“四缺”(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土地)、“一落后”(交通条件落后)、“一不足”(自身动力发展不足)等致贫原因,为因村因户施策提供了依据。按照贫困村发展需求、贫困户的脱贫意愿,依据省委省政府“1+18+5”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制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方案》,确定全市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的总目标任务;各职能部门结合行业领域实际和全市脱贫攻坚的需要,制定发展产业、资产收益、转移就业、医疗保障和救助、教育、低保兜底等8个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交通、水利、电力、医疗卫生、文化惠民、金融、电子商务和市场体系建设等10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16个扶贫(驻村)工作队及联村帮户单位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施策要求,制定各村、各户的扶贫帮扶规划、帮扶措施,以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扎实做好帮扶工作。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方面,给予扶贫资金扶持,帮助其发展产业;另一方面,协调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转移就业,尤其在环卫工人的聘用、生态管护员的录用、职业技能培训等环节优先考虑贫困人员,帮助其顺利就业;目前,我市已申报州级扶贫龙头企业3个、州级扶贫合作社12个,市林业部门依据精准扶贫生态脱贫一批的要求,增加191名生态管护员名额,专门解决精准扶贫贫困对象的就业问题,达到生态脱贫一批的要求;对于有建房需求的40户贫困家庭,协调住建部门纳入危房改造计划,由住建部门每户补助2.5万元、扶贫部门每户补助4万元;教育部门将对15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15年免费教育;扶贫部门对36名就读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含大专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对6名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为814名贫困人员缴纳每人每年90元的医疗保险费用,取消144名需医疗救助人员的起付费;协调民政部门,将34户一般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政策兜底“脱穷境”;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充分调动交通、电力、住建、水利等各行业职能部门的扶贫积极性,实施贫困村公路通畅、配变增容、水渠等建设项目,加快贫困村公路、电网、用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贫困村硬环境条件;宣传、文体部门实施文化惠民、广播电视 “户户通”、“村村通”工程,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同频共振,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广播电视全覆盖;卫计部门强化贫困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一对一”健康服务机制,实现“一村一室一医”的目标;发挥2014年450万信贷担保资金的作用,利用好2016年信贷担保金,主办银行有针对性地简化贷款程序,放低贷款门槛,2016年已向扶贫示范村发放担保贷款84笔528万,向贫困户发放贷款10笔19.7万元,有效提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壮大经济,带动贫困户致富的积极性,实现贫困户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升贫困户搞活生产的主动性。  

实行脱贫攻坚挂图作业、台帐管理,明确脱贫摘帽任务、算好精准扶贫脱贫“三本账”。为提高脱贫攻坚精准管理水平,依据相关政策资料和贫困村实际,实行脱贫攻坚挂图作业,在各贫困村张贴悬挂村级脱贫攻坚“六张图”。即: “脱贫攻坚组织保障”、“贫困村退出工作流程”、“贫困户识别(返贫)认定流程” 、“贫困户脱贫退出工作流程” 、“全村脱贫目标任务”、“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等6张图, “村级6张图”明确贫困村联村责任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委班子成员为贫困村脱贫攻坚组织保障,明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了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和脱贫时限,体现了实战性和操作性;以户为单位,建立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工作台帐,详细记录贫困户家庭状况、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反映帮扶责任的落实情况、帮扶措施的推进情况、贫困户收入的变化情况,动态记录贫困户脱贫摘帽的全过程,梳理扶贫工作的投入帐、帮扶帐、收入账,为合理有效计算贫困户收入打好基础。

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全面发力,推动脱贫攻坚精准有效。一是实行脱贫攻坚责任制。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作表率,从市委到村委书记,各级“一把手”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形成了市区乡村四级书记抓精准的良好局面;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攻坚指挥部,加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保障,31个市级领导联点16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帮困;细化全市扶贫开发重点任务、制定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清单,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具体抓好落实;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加大脱贫攻坚投入保障。不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扩大资金整合范围和规模,集中使用,增加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2016年我市共争取省州扶贫专项资金1655万元,其中16个贫困互助资金共计800万元,545名贫困人员的产业扶持资金349万元,16个贫困村的产业扶持资金356万元,州级绩效考核奖励150万元用于4个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市级财政投入1500万元,其中计划将218万元为州级产业扶持资金配套、160万元作为40户贫困家庭的建房补助、171.5万为往年项目配套、46万元作为8个一般贫困村和3个非贫困村扶贫工作经费,剩余900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按项目资金的使用要求,我市计划将800万元互助资金投放到格尔木市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产业发展金融贷款担保金,放大5倍为全市所有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合作社、企业、家庭农牧场贷款,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使合作社、企业、家庭农牧场壮大经济,带动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并按银行基准利率给予贷款贴息;整合省州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格尔木市农村商业银行,由银行按8%的收益为贫困村、贫困户分红。经各贫困村、贫困户同意,项目实施方案正在编制中;三是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联村帮户的工作要求,我市31个市级领导牵头联点16个贫困村,63个行政事业单位、8个军警部队、69个企业、2197名干部职工对16个贫困村、278户贫困户结对认亲,从健全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创业、完善保障、改善条件入手,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截止4月底,市级领导、各党政军企单位及干部职工在做好走访慰问、结对认亲工作的基础上,依据贫困户诉求,捐助资金323000元,用于发展生产养殖、危房改造、技能培训等;购买发放价值15950元的化肥19200斤、价值102650元的红枸杞苗18300株、价值1500元的黑枸杞苗300株,价值55400元的猪、牛、羊共计47头(只),帮助贫困家庭顺利开展种植、养殖;捐助折价约40000元的建房用砖、水泥、生活用品;各单位各尽所能,通过协调沟通,解决2户2人的养老金发放问题,帮助14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转移就业;各责任领导、党政军企单位结合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积极协调道路、水利、电力等部门对贫困村短板进行完善,目前城北村已启动实施人畜饮水自喷井项目,富源村计划实施道路硬化、6公里水渠建设项目,其他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同时,通过思想教育、沟通交流,提振贫困人员发家致富的信息和决心, 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通告 (第19号)
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通告   西宁红十字会
关于晋升王海涛同志职级的通知
青红党组〔2020〕16号   青红党组〔2020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