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大红包,“贷”动贫困户“牛起来”——我省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扫描(下)

30.11.2015  13:50

  授信贷款有效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晨光熹微,第一抹阳光照进海峰村时,王治邦照例早起,一路小跑来到牛棚,为牛儿们准备“早餐”。

  王治邦是我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海峰村养牛人,也是2015年“竞争入围”评选出的“能人大户”。

  若问他“能”在何处?村民的讲述中,能够找到最佳答案。

  “老王是我们村牛羊养殖规模最大的专业户,赚了钱不忘乡亲,现在带领着我们一起养牛,大家伙一起致富!”

  若问仅凭王治邦一人的力量就能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答案是否定的,王治邦仅是我省“能人大户”通过授信贷款带动贫困户致富的缩影。

  望着牛棚里价值百万的品种牛,很难想象,眼前的“能人大户”,是几年前的贫困户。

  这就不得不说说金融扶贫给海峰村带来的“大红包”了。

  常年从事牛羊育肥的王治邦,两年以前仅单一养殖羊。2013年下半年,由于羊肉市场不稳定,加之饲料匮乏,周转资金短缺,导致老王养殖的羊未及时出栏。在到处借钱无果的情况下,老王听说邮储银行海北州支行可以申请小额贷款,抱着一线希望,他提交了申请,没想到贷款在3天内就成功拿到手,解决了燃眉之急,亏损转为盈利,养殖规模也逐渐壮大,当年实现销售利润20万元。

  “由于贷款期间客户按月还款及时,信用良好,在首次1年期的贷款到期后,我们又主动上门,再次给王治邦发放农户小额贷款5万元,还授予他2013年度‘文明诚信户’。”邮储银行海北州支行工作人员说。

  有了致富“支点”,王治邦的产业越发红火。2014年,他成立了海晏县保丰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由当地政府出资400万元,自筹12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棚圈设施。

  日历翻到今年7月,此时的王治邦已拥有每头平均价值1.2万元的“西门他”品种牛100余头。“我想再购进100头牛,但是资金困难成为扩大养殖规模的障碍,怎么办?”一个月后,海晏县政府组织各家银行对当地部分种养殖大户重点扶持,王治邦又看到了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于是,王治邦再次向银行申请贷款100万元,并以县扶贫局扶贫专项资金作为主要担保方式,9月初,王治邦成功领取了100万元小微贷款,扩大养殖的资金“瓶颈”迎刃而解。

  第三次贷款成功,王治邦拍拍胸脯,严肃地向银行负责人和县政府领导承诺:“得到银行授信后,我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帮扶全村55户贫困户,按每户年693元的标准帮扶,带动全村贫困户共同致富。还要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雇佣20人在合作社繁忙时务工,按人均每天7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

  短短几年时间,在主动脱贫的愿望下,在当地政府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借助银行小微贷款,王治邦实现了脱贫致富,也带动起乡亲致富。

  为有效解决农牧民及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今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分行的指导下,邮储银行海北州支行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信贷资金有机结合,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导,以信贷资金运作为基础,以金融扶贫机制创新为保障,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满足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有效解决农牧民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放大扶贫担保资金效益,做大做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

  为了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多元化贷款担保方式,金融银行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共同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在采取“联户担保、个人抵押”担保方式的基础上,优化贷款流程,采取特惠金融政策措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