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具有高原特色的水利科学发展之路

09.05.2014  06:03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青海水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实践欠发达地区水利科学发展新道路的10年,是青海水利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的10年,是青海水利行业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的10年。这是青海省水利厅厅长曹宏对这10年治水实践作出的评价。

  青海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重要河流,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战略要地,每年有近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输向下游,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解决好水的问题始终是关系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关系青海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头等大事,是关系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大任务。

  曹宏说,这10年来,青海水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水利工作方针与决策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主动作为,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水资源条件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到治水理念和方略中,在破解水问题的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现了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各项任务的新突破。10年间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13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湟水干流、格尔木河等重要支流及30个中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加快实施,西宁防洪及流域管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护卫了江河安澜。专项规划内1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启动实施,大大降低了水库下游的防洪风险。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完善了防汛抗旱预案体系,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玉树水利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成功排除了温泉水库出现的重大险情。统筹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基本保证了一般干旱年份城乡供水安全。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不断满足城乡发展用水需求。黑泉水库、5717粮援项目等一批水源工程建成运营,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全线建设,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利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公伯峡、李家峡水库灌溉亚行贷款项目全面实施,引大济湟西干渠、拉西瓦、积石峡水库灌溉及蓄积峡水利枢纽建前工程进展顺利。盘道水库及其灌区一期工程建成受益,恰让、下湾水库下闸蓄水,扎毛水库进入大坝主体工程建设,文祖口、日干等水库工程开工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工程和浅山干旱地区水利综合工程等涉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三、民生水利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突出把解决农牧区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来抓,10年建成各类供水工程上千处,使240多万农牧区群众喝上了充足、洁净、放心的健康水。以支持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老化失修农灌工程维修、草原、农业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但又无力解决的民生工程,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200多万亩,农牧业灌溉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及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使项目区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四、水土资源保护取得新成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水利支撑。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启动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权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部分企业通过水权置换,获得了发展用水。节水型社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西宁、格尔木、德令哈3个国家级节水试点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全省各行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坚持预防保护、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工程、坡耕地改造、生态修复、预防保护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水保生态建设,着力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

  五、水利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了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修订了《青海省实施〈水法〉办法》,出台了《青海省水利工程管护条列》等4部政府法规,制定了20多部规范性文件。开展了查处非法取水、打击非法采砂、清除河道违法设障、查处水保违法案件等专项执法活动,维护了良好的水事秩序。全省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面推行水利工程建设“四项制度”,完善市场信用体系,使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融资和国内外金融信贷资金开展水利建设,初步建立了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展望未来,曹宏厅长充满信心。他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出台了1号文件、召开了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水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开启了水利改革发展新的里程碑。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水情实际,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新的政策措施,省十二次党代会又进一步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建设重点任务,确立了“大投入、大水利、大发展”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三个新突破”,到2020年实现“五个全面”、“一个基本”的目标,力争“十二五”水利投入达到280亿元,到2020年全社会水利投入达到800亿元。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曹宏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发展规律,更加重视人水和谐,正确把握时代需求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围绕人民群众水利需求,提高水利的保障水平,围绕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突出生态水利的发展,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治水兴水之路。

  曹宏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快建设和完善水利工程保障体系作为水利跨越发展重大任务来抓。大力推进引大济湟调水工程、黄河沿岸引黄灌溉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着力加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实施一批蓄、引、调水工程。统筹建设“河库联通、水网密布、调度自如”的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工程。通过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全力推动浅山干旱区水利综合工程实施。积极配合做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农牧区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老化失修农灌工程维修改造、农牧业高效节水灌溉、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等民生水利项目建设,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

  要着力加强防洪抗旱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启动实施境内黄河、长江干流治理,加快实施湟水等重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沟道治理。抓好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要坚持预防保护、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分区治理,促进水土保持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切实抓好小流域治理、淤地坝工程、坡耕地改造、生态修复、预防保护等重点水保工程建设。加大水生态环境修复、水污染防治力度、地下水超采治理和保护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相协调。

  同时要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水利投融资、水利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水利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建设。

  历史推动着水利的发展,时代呼唤着水利的发展,人民企盼着水利的发展。曹宏满怀信心地表示,水利部门将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努力践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在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在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征程中谱写盛世治水新画卷。 (作者:罗连军 马生录 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