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转改 新春走基层 “第一书记”的新年愿望

27.01.2017  11:37

  鸡年春节的钟声就要敲响。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过一个安乐祥和、幸福美满的春节是大家的共同期盼,这同样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第一书记”周丹文的愿望。

  1月24日,我们来到上滩村,和“第一书记”交谈,和村民唠家常,短短一天的时间,除了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年味外,感受更多的是扶贫工作队带给上滩村的新变化。

  来到贫困户李秀英家,她刚和自己的老伴及两个孙女置办了些年货回来。厨房的案板上,新鲜的卤味、丰富的时蔬、还有一些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东峡镇的集市上,来买年货的人可不少。”看到与我们同行的周书记,老人紧忙招呼我们落座。

  “莲莲、霞霞,赶紧给书记们倒水。”张怀莲、张怀霞是李秀英老人小儿子的两个姑娘。她们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姐妹俩分别在重庆理工大学、青海大学就读,还有一个孙子在上初中。

  “我和儿子在一起住,媳妇儿子原本没啥技术,一年也挣不了太多的钱。家里又有三个学生,家里的开支很紧张。”李秀英说,多亏了周书记,到村里下了大力气,还帮儿子、儿媳妇找到了工作,两人每个月的工资少说也有7000元,这样孩子的学费就不用愁了!

  就在我们和李秀英老人拉家常时,他的老伴说,今年我们村要在年底脱贫,书记还答应我们利用产业扶贫资金,让我们搞养殖增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大惊喜,今年可以过个温暖的春节啦!

  自2015年10月以来,一年多的耕耘,周丹文不忘初心,让百姓成为发展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不变的承诺,而上滩村也以务实发展方式正一步步发生转变:

  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

  利用不同路径扶持,全村600多劳动力中,相对稳定务工人员有260多名;

  村里先后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并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当家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一年来,医疗、教育、就业、住房保障等一项项民生工程在上滩村稳步推进,每一位百姓都享受到了累累硕果。

  来到村里的大通三成洋芋良种育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祁三成和媳妇在仓库里清点着贮藏洋芋的数量。一旁的周丹文说,我们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让村民增加规模养殖,产业化模式发展喜人。

  2016年,扶贫工作队的成员将10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到合作社,帮助合作社解决缺口资金,并要求合作社以每公顷4500元的价格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按照要求,合作社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了土豆种子、化肥,并以高于市场收购价0.05元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收购洋芋。

  祁三成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6年流转村民土地17.33公顷,2017年流转土地30公顷,仅在去年,从贫困户手里收购1700吨土豆。

  “2016年,合作社为村里的80多户贫困户带来近13万元的收益。”祁三成自信满满地说。

  说起村里的变化,老党员林德生最有话语权。他们家是2015年末确认的贫困户,经过一年的帮扶,在2016年末的村民大会上,他主动提出要退出贫困户的队伍,希望把名额留给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众。

  “周书记来了后,给村里制定了‘一工’(务工)、‘二养’、‘三种’的扶贫思路,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扩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真正按照‘一户一法’精准施策。2016年,像我们这样主动要求脱贫的还有好几户,大家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说话间,主人还邀请我们品尝一下他们自家炸的鱼。

  如果问上滩村百姓生活幸福吗?那么老百姓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

  百姓的满意就是对扶贫工作队的肯定,就是支撑上滩村脱贫的强大动力。一天的采访,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容;看到了青年人自信的笑容;看到了中年人从容的笑容;看到了老年人安详的笑容。

  周丹文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的一年,新的开始。2017年,我们要按照“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思路,落实好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积极做好产业发展,期许未来的上滩村民收获更大的幸福,过上更温暖的年。(刁永萍)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