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曲麻莱的巨变
青海新闻网讯 “曲麻莱曲麻莱,进去出不来”“守着源头没水喝,住在源头买水喝”……这些曾经是曲麻莱县的标签,如今的曲麻莱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月16日清晨,报道组一行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出发,赶往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沿着214国道一路行驶,过星星海,翻大野马岭,雪山、湖泊从眼前闪过,我们一路欢歌笑语,高原上的不适早已经抛诸脑后,剩下的只是对曲麻莱的期待,期待着早些揭开曲麻莱的神秘面纱。
下午3时,到达了天边黄河源、藏乡曲麻莱。
进入曲麻莱新县城,干净宽阔的环城路两旁一排排太阳能路灯像一个个卫士,守护着黄河源,守护着曲麻莱这片净土,街面上每走十几米就有一个垃圾斗,不时还能看见道路两旁的商铺老板将垃圾拿到垃圾斗里,街道的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了红绿灯,并有交警维持街面秩序,完全看不出曲麻莱旧日的“窘迫”。
“其实,曲麻莱县的巨变发生在这一两年,供水、供暖、供电,110KV国家电网覆盖了县城,历史性地解决了曲麻莱县建政63年来群众期盼的供水、供电、供暖和畅通问题。”曲麻莱县委宣传部部长索多说。
解决水电暖等问题对于西宁市和海东市的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大事,但是对于远在黄河源头的曲麻莱县说却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或许就意味着曲麻莱县群众将步入现代城市化生活,享受城里人能享受到的一切,还能享受城里人享受不到茫茫草原、皑皑雪山、清澈湖泊……
第二天,我们赶往曲麻莱县最远的乡曲麻河乡采访。清晨,沿着曲不公路一路向西行驶,不到11时,进入曲麻河乡。能如此之快全得益于曲不公路,曲不公路是去年建成通车的,全程黑色路面,同行的畜牧局工作人员说,有了这条路,我们到格尔木只需要5个小时,现在的许多老乡买东西都去格尔木。
曲麻河乡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早在多年前,曲麻河乡牧民就已经有了生态环保理念,牧民自发组织成立了环境保护小组,划分了五个片区,并把每年的5月1日定为环境保护日,这一天所有牧民都会上山捡垃圾、巡护野生动物、检测雪线变化,到后来这一天就变成了牧民们的传统节日。
不仅是曲麻河乡,曲麻莱县全县深入贯彻生态环保理念,就在去年,完成了近74公顷重点地区平整修复工作,组建了环保先锋队,发挥全县622名生态管护员的作用,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生态管护先锋队,为全县19个生态管护先锋队配备了装备,负责巡查盗猎、盗采。
如今的曲麻莱县,用“巨变”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巨变的不只是硬件设施和牧民生活水平,更有生态环保事业和牧民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认识。
曲麻莱:新理念下的新变化
四月中旬,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一幅幅和谐的画面映入眼帘。
曲麻莱县位于省境西南部、州境北部,县府驻地约改镇,距州府310公里。地处黄河源头,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是我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几年,曲麻莱县在扶贫产业扶持项目带动下创出了富有本地特色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积极争取和整合资金,加大城镇建设,生态移民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施的牧民技能培训计划,实现多渠道产业扶贫,助推了后续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牧民脱贫致富。这是记者4月17日走进曲麻莱拍摄的几个镜头。
曲麻河乡的生态“保卫战”
4月17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牧民扎西才仁,开着自家的车将自家和邻居家积攒的垃圾,送往300公里外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垃圾处理厂。
像这样的事情,扎西才仁每年要做三到四次。这是今年以来,扎西才仁第一次运送垃圾。
作为昂拉村生态管护片区小组长的扎西才仁,对于生态管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个人卫生、家庭卫生搞好了,社会卫生自然就好了,那么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干净、漂亮,长江水源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澈。”
曲麻河乡以境内著名的曲麻河(长江北源最大支流楚玛尔)而得名,“曲麻河”藏语意为“红水河”。曲麻河乡地域辽阔,具有独特的高原生物区和植被类型,以其重要生态地位和境内多种濒危珍稀著称,一度享有“三江源野生动物王国”的美誉。尤其辖区措池村属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长江北源水系的发祥地。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生态保护在曲麻河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点,早在十年前,曲麻河乡措池村的牧民们就已经根深蒂固,由此也影响了全乡、乃至全县的牧民群众。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繁息地,措池村牧委会和群众自发地于2000年5月组织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队,保护队共有13人。2003年1月保护队更名为野牦牛守望者保护协会,会员36名。任何事情的发展发生,都有其根源所在。也正是如此,曲麻河乡的生态管护一度成为全县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全乡1240户、4378人,辖昂拉、多秀、措池、勒池4个牧委会。自2010年起,生态管护在这个乡几乎家喻户晓。包括乡政府在内,全乡生态管护分为五个片区,以党员为主,牧民自筹时间、资金,以低成本的保护方式,展开了一场全民参与,持久不息的生态环境“保卫战”。
2012年,通过青海省林业厅社区共管项目,每个村争取资金10万元,每个村又分2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环境区域,开展了雪山、草山、野生动植物等监测保护,每次监测都有详细的数字记录。
曲麻河乡党委书记尕塔说,三江源地区的百姓自古以来就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如果从传统文化和地方知识着眼,加以引导,便能使深植于他们心中的环保种子茁壮发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不自然间,曲麻河乡生态管护先锋队诞生了。800多名户主自发参与到环境保护先锋队中。每年5月1日到4日,为全乡环境日,开展环境卫生宣传、组织环境卫生大整治。平均每月组织2到3次巡山捡拾垃圾。乡上专门订制的垃圾袋,每个垃圾袋承载垃圾50公斤,每户一年用3至4个垃圾袋。由于去往格尔木的路方便快捷,牧民们都是自发送往格尔木垃圾处理厂。
如今,爱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地牧民们的共识。去年,虫草季结束后,牧民们将生活垃圾全部主动带回。
在曲麻河乡,如今已不常见到牧羊少年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生态管护员。“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护草原,看护野生动物,防止草场火灾和偷猎行为。”生态管护员才仁江措告诉记者:“禁牧以后,野生动物明显增多了,有时候能看见几十只的岩羊群,上百只的藏野驴群。这在10多年前是不可能的。”
从曲麻莱县出发,沿曲不公路一直往西,记者看到,公路沿线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就连空饮料瓶,也不见一个,眼前只有覆盖白雪的草原和觅食的牛羊。
在曲麻河乡采访的几个小时里,记者所见所闻,丝毫离不开生态二字,离不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