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有铁军 为油而战显身手 ——“守初心、担使命、建千万”青海油田主题采访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30.08.2019  14:40

  “瀚海阔无边,苍茫万顷连”每个初次来到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茫崖市花土沟镇的人,都会惊讶于这里如同外星球表面的荒芜,而这片不毛之地同样也是青海油田的石油主产区。在这里,有一支如磐石般的队伍,任凭风吹沙掩也不改本色,他们就是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

  井下作业公司处于青海油田“钻、修、采、炼、输”生产环节的第二步,担负着试油试气、大修侧钻、投产维护、压裂酸化、制氮返排、连续管作业、管杆服务、特车运输等任务。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生活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是井下工作的特征,“脏苦累险”是井下工作的代名词。

  1999年,玉门油田,井下人曾在恶劣的气候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用优质的施工和顽强的作风赢得了“玉门有铁人、青海有铁军”的美誉。创业35年来,井下作业公司培育出了“铁的信念,为油而战;铁的纪律,令行禁止;铁的作风,攻坚啃硬;铁的队伍,和谐奋进;铁的指标,行业领先”的“五铁”精神为核心的高原铁军文化。

   铁的信念 为油而战

  20多米高的修井机伫立在狮子沟油田的狮59井,井下作业公司的试油测试大队正在这里探清地层中贮藏的石油,25岁的孙俊卿是这支队伍里最年轻的小伙子。

  从爷爷奶奶算起,孙俊卿已经是第三代青海油田的石油人,他还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会讲起那段住帐篷、喝凉水、啃干馍、冒风沙的日子,讲起奶奶虽然个子小,但挖管沟、挥铁锹一点不输男人的故事。

  “在野外驻地一待就是两个月,冬天工作时穿着两件棉衣、两件保暖内衣和一件背心,水溅到身上瞬间就结成了冰。起钻时,喷出的石油染的一身黑,用洗衣粉、洗头膏洗很多次才能清理干净。更危险的是含硫井会飘出硫化氢气体,稍有疏漏面临的就是致命危险。”孙俊卿说:“井下的工作就是枯燥、艰难伴随着危机,但我还是选择留在了这里,是因为我的根在这儿,这里就是我的家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油而战的地方。”

  像孙俊卿一样,每一位井下人都始终不忘“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始终坚定着“因油而生、为油而战、与油共兴”的战斗决心。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挺起胸膛站排头/我是高原铁军/我是高原铁军/为油而战显身手/把光荣写在旗帜上/战火青春最风流/英雄的战友们/前进吧/为千万去战斗/为石油去战斗/为祖国去战斗”这首在井下作业公司广为传唱的《高原铁军军歌》,正是对井下人“为油而战”信念的最好诠释。

   铁的纪律 令行禁止

  井下行业风险高,安全环保始终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任何对制度的不执行、对纪律的不遵守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常年驾车奔波在一线,对我们司机来说,安全行驶就是天大的事。”井下作业公司运输保障大队队长唐致彦说:“2018年,大队全员未出过安全事故、安全行驶数万公里,原因就是严格执行了铁的纪律。”

  “天气优选法、道路勘察法、定期体检法……”大队在建立之初就设立了“运输安全十八法”。“在这样的制度管理下开车,让人心里感到踏实。”副队长邓华说,每次出车前、收车后,都会要求大家认真检查车辆,做到“车病不上路,人病不上车”,一旦发现问题,连夜加班也要修好,始终保证车辆处于最佳状态。在对制度的严格遵守、安全的严苛要求下,2018年,运输保障大队完成货运周转量7907.24万吨,吊车台时36072小时,为油田高质量建设做了突出贡献。

  井下作业公司所有的队伍,作业施工中都要求必须步调一致、统一指挥,坚持“现场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行动命令化”,以铁的纪律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始终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令出必守、违禁必究”。

   铁的作风 攻坚啃硬

  “曾经干大修是为了生活,后来干大修是为了把井上的‘病’治好,现如今干大修是想为油田的千万吨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井下作业公司大修大队教导员谌海林成为“修井医生”已经29年。“敢于攻坚克难,善于攻关创新,为他人所不能为。”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2018年,狮41H1井遭遇打捞作业难题,如果不能解决,这口油井就会“濒临死亡”。于是谌海林亲自带队下井,白天施工,晚上攻克技术难关,“我们晚上10点钟加完班回去,经常看到谌教夹着枕头和被子往井上走。”同事刘乐说:“每天看他的工衣都是脏的,他也顾不上管。”

  施工难度大、无经验借鉴、无配套工具,一次次的打捞失败让谌海林倍感压力,他的眼睛每天都遍布血丝,期间,妻子和孩子来到花土沟他也照顾不上,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结婚十年来,全靠妻子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125天,整整奋战了125天后,谌海林带领大修大队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在连续工作4个小时后,顺利完成了这口超深井、长水平段井的电缆打捞作业,他长舒一口气,只说了一句:“总算没有给井下人丢脸。”随后,妻子打来了电话。

  “捞出来了吗?”

  “捞出来了。”

  对话只有简单两句,同事们都笑着对谌海林说:“一句话就问到了关键,你这个专家把媳妇都带成了行家。”

  “在油田,井下汉子公认是最能吃苦、最能攻坚啃硬的,也是最温柔的。”谌海林说:“因为我们与家庭分隔最久,面对家人更多是愧疚的心情、是没有时间陪伴的遗憾,所以我们格外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也格外珍爱我们的家人。”

   铁的队伍 和谐奋进

  今年是马建军在井下作业公司工作的第31个年头,现任作业大队作业四队副队长的他,凭借在修井工作方面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成为了队里的“大拿”。

  2012年,井下作业公司为了促进一线岗位员工素质提升,开展了“导师带徒”工作,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师傅”,但却也给一直潜心与设备技术打交道的马建军带来了新的难题。

  马建军还记得,他在向第一个徒弟周胜做自我介绍时,手臂竟紧张地不停颤抖,但等讲到了介绍工艺流程时,马建军就像变了一个人,谈吐自如、一气呵成。“外表看起来非常严肃,但在接触和交流中,你会被他的热情、真诚、坦率所感染。”他的徒弟杨涛说,“亦师亦友亦亲人,是徒弟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在马建军眼里,徒弟确实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想要把自己所学、所悟的知识都倾囊相授,马建军喜欢在实践中教学,不论干什么活都要带上徒弟。在忙碌之余,马建军经常会帮徒弟们搜集各种专业知识材料和课件,让他们先从业务的理论、概念上开始学起,再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查改短板,手把手教专业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油田的生活单调、枯燥,马建军也经常会跟徒弟们经常谈心,及时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人的一生很短暂,油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需要在每一代石油人的传递中不断完善。所以铁的队伍不仅需要外在的刚性,也要有内在的和谐。培养、传承出一支和谐奋进的队伍就是为油田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马建军说。

   铁的指标 行业领先

  “一遍改造不成功就再来一遍,一天提升不了工艺水平就继续加班搞研究。”今年46岁的压裂技术服务大队大队长兼副教导员虎元林,已经从事压裂工作7年时间。他凭借对技术极限的不懈追求,结合油田各井场特点,边试边改,经过无数个白天黑夜的研究,将压裂工艺流程进行数十次改良,在不增加用工成本的前提下,将效率提高了5倍。

  野外手机没有信号,工作又常常忙到深夜,虎元林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一次次放弃和家人联系,但一有空暇时间父母、妻子与孩子的身影就会浮现在他眼前。“想家却不能联系的时候很苦,但当我沉浸在压裂工艺改造上时,又觉得很甜。”虎元林说。

  近几年,凭借着像虎元林一样的技术人员的攻坚克难,井下作业公司在人员总量减少、工作量同比增加的情况下,各项重点施工仍然屡创佳绩。尤其是在峁平1井、狮平1井等“千方砂、万方液”的大规模压裂更是刷新了多项纪录。连续油管工作量更是连续5年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自主形成了30多项工艺技术,青海油田也被集团公司列为连续油管作业示范单位。(莫昌伟)

青海油田:222个特色科技项目实现创新创效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樊永涛 报Qhnews.Com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