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身边的感动:一个传播爱的“蒲公英”
“志愿者就像蒲公英一样,去传播爱、传播正能量。”谈起自己对志愿者的理解,回族姑娘马玉红如是说。
现年27岁的马玉红是格尔木市某企业的普通员工,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格尔木青志协下属的盐湖城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
“你记住,一个人在世上不可能只顾自己,不能活成独苗。”小时候,父母常这样教育她。邻居中家里有困难的,父母就让马玉红给邻居送药、送衣物。当年幼的她敲开邻居门的时候,心中便深深地埋下了乐于助人的种子。
上学后,老师教大家要学习雷锋。马玉红想到,自家院子里有户腿脚不便的老人,生活一定不方便。于是,她便去老人家里,帮老人烧水、干活、劈柴。老人非常高兴,笑眯眯地夸她:“你是个好孩子,长大了一定也是个好姑娘。”
马玉红不好意思地笑了,心里却无比快乐,从此更加努力去帮助别人。
高中毕业后,马玉红外出打工。2009年,在云南上班的她第一次接触到青年志愿者组织,他们在大凉山区支教、帮助孤寡老人。她感到,个人能力有限,只有像他们一样把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2010年,马玉红随丈夫来格尔木生活,几个月后,她成了新成立的盐湖城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她憧憬的志愿者生涯从此开始。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策划服务活动,马玉红手忙脚乱。正规的志愿者集体服务活动需要写详细的策划书,这是她从未做过的。由于策划不周,活动并不成功,甚至出现了慰问品重复发放的情况。各种指责全朝她涌来。
这时,让马玉红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自己的信念:要像蒲公英一样,尽自己所能,去传递爱和善良。
此后,马玉红热情不减,策划的活动也越来越成功,并成为志愿队的负责人之一。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中都活跃着她的身影,义卖玫瑰帮助残疾人、敬老院给老人包饺子、资助贫困学生、清理街头小广告……怀孕七个月时,她还在挺着大肚子给社区老人发免费药品。
2014年12月,马玉红策划了迄今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活动。当时,她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张雨绮(化名)患有进行性肌无力,
去北京看病的费用不够。马玉红灵机一动,决定为孩子组织一次募捐晚会,由自己来主持。
活动办得非常成功,现场人士纷纷捐款,总计达3万多元,孩子看病的钱有了着落。而孩子母亲的一句话,让平时很坚强的马玉红突然哭了。
母亲对孩子说:“你长大以后要像马姐姐他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那一刻真的是百感交集。既为孩子高兴、被爱心感动,也为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而骄傲。想到自己几年来的付出和收获,觉得很值得。”马玉红回忆道。
是的,做志愿者,就意味着付出。几年来,为了做志愿者,马玉红丢过工作,放弃过成人自考,也受过家人的埋怨,只是很少对人说起罢了……
但马玉红觉得,自己收获的快乐更多,在一次次的服务中,她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而最让她高兴的是,在志愿者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爱心的队伍。2015年,格尔木一位产妇大出血,在寻找血源的过程中,有许多不是志愿者的陌生人转发消息,进行爱心接力,挽救了产妇的生命。
马玉红说,志愿者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但如果能通过他们的努力,去影响更多的人,爱心就可以传递得无限远,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黄瑾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