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转化经济动力 一季度迎来“开门红”

16.04.2016  01:26

  未来网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杨佩颖)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中有进态势持续。”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15日表示。

  今日上午10点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宏观经济数据。

  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第一产业增加值8803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951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90214亿元,增长7.6%。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下的稳定发展阶段,下阶段经济完全有可能进一步企稳向好。

  开局良好进入新常态下的“稳定发展阶段”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的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广受外界关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用四句话16个字来概括: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盛来运表示,从增长来看,一季度GDP增长速度是6.7%,尽管比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都略低,仍然运行在6.5%-7%的合理区间。6.7%所创造GDP的增量,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比去年一季度的增量多了222亿元。总体来说,经济增长相对平稳。这个增长速度在国际范围内,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在新兴经济体中都是比较高的水平,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世界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中国GDP增长能保持在6.7%,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下的稳定发展阶段。”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员徐逢贤在接受未来网(公众号lovek618)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今年一季度GDP比去年四季度少了0.1个百分点,但与一些机构和学者对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6.5%—6.8%%)相一致。

  此前,2016年一季度多个重要经济数据已经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其中,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升2.4个百分点;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一季度出口同比逐月回稳,分别为下降4.2%、下降0.8%和增长0.9%。

  徐逢贤表示,预计2020年之前,我国GDP增速在6.8%-7.2%之间,有点波动都是非常正常的,但绝对不可能低到5%。

  经济稳定性协调性显著增强

  展望未来经济走势,徐逢贤认为,下阶段中国GDP增速不会波动太大,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企稳向好。

  “第一产业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第二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增长速度也保持在相当好的水平,这就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有太大波动。”徐逢贤说。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波动不大”的状态,盛来运表示,这跟内生结构性变化有关系。中国在增速换挡的同时,经济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在政府主动引导和市场的倒逼下,中国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今年一季度仍然是这样的状况。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企稳,盛来运表示,3月份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比预期要好,这是筑底的积极信号,未来能否实现真正的企稳,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有学者担心,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以及美联储加息的放缓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徐逢贤认为,十年前,美国的GDP总量是中国的8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GDP总量一直在不断的增加,目前美国的GDP总量比中国高80%,所以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不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太大影响。

  深化改革为经济平稳运行添动力

  虽然一季度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在加快推进,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但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盛来运表示,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同时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在4月11日召开的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扩大积极因素,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在“三去、一降、一补”每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不光是对经济供求总量平衡产生了积极的改善作用,而且本身就是针对改善结构矛盾去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外溢效益是比较大的,这也能从数据看出来,就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企业利润的变化都反映了市场供求平衡的变化,3月份出现了经济回升。还有一个外溢效益,就是对改革的预期、市场的预期。

  “我们目前在推进的营改增、三去、一降、一补等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徐逢贤建议,要保持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把农业经济增速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通过营改增使国家税收根据投资需求适度调整,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进一步扩大市场稳定国内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