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湟中 转山转水转佛塔 湟中重隘土门关

18.08.2015  11:19

   在我国地名中,凡名以“关”者,即含有关口、隘门、关隘之意,指其为控扼交通门户之要地。而将重要关隘以土门构筑并名之以“土门关”,则颇耐人寻味。我国内陆地区的土门关有三处。一为河北省获鹿县(即今鹿泉市)土门关,即古代的井陉口,号称太行八陉中的第五陉,是汉代淮阴侯韩信破赵的背水之战主战场。二为甘肃临夏土门关,为明代二十四关之一,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关口,是从兰州经临夏去往甘南、四川、青藏高原的必经隘口。三是位于我省湟中县东南部的土门关,始建于清代,行商可从小峡口、平安石灰窑进入湟中县境,西行过土门关后,沿“塔尔寺-多巴-湟源丹噶尔城-日月山”线路进入环湖地区及海西、海北、海南,开展茶马贸易。

  湟中县土门关地处宁丹(西宁至丹麻)公路、民湟公路(民和川口至湟中通海)要塞。土门关北与总寨镇接壤,西邻上新庄镇,南接群加乡,东连田家寨镇。土门关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山岭,绵延几十里,交接拉鸡山,村民俗称“马槽岭”。马槽岭上长满了鳞次栉比的猫儿刺,远看如巨龙披甲,民间有“斩龙脉”的美丽传说。由于土门关地理位置重要,清乾隆年间,政府当局在马槽岭“龙须”位置修建了一段土夯城墙及一座城堡。土城墙以一层土加一层猫儿刺构筑,工程非常坚固。

  紧依马槽岭城墙,在紧要处建有通关门户土门关。土门关在乾隆年间初建时为一座长30米的南北走向土质拱顶洞道,洞道内径有限,古近代只能通行人、车马,现在也只能通行农用车及小轿车。1941年进行修缮,在原建筑基础上南北续建适当加长,拱顶砌砖加固,道内东西两面墙基用砖石夯砌,当地村民俗称土门关为“砖门洞”。砖门洞北端洞顶繁体书刻有遒劲有力的“土门关”三个大字,南端洞顶有一块扇形砖质匾额,上书“表里山河”四字。

  虽然湟中县土门关的名气没有河北、甘肃土门关响亮,关隘也没有其他两口险峻,但在古代和近代,湟中土门关也是河湟南川重隘。明初僧人宗泐(音“勒”)在《河湟漫兴》中曾用“雪峰西面是羌浑,天设奇关限土门”的句子盛赞土门关之要津地位。现如今,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或感受土门关的雄奇古朴,或到土门关以西2公里的红岭村观看具有300年历史的河湟皮影制作工艺,或到土门关西南约4公里的贾尔藏村2000亩森林绿地“打平伙”、浪六月六。甚至每每有影视剧组带着装备到土门关,拍摄反映茶马互市、边城烽火等题材的电视剧实景,为土门关平添了几多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