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绿谈变展辉煌——海西州荒漠化治理和造林工作综述

31.10.2017  10:53

  青海新闻网讯

   一

  “我在315国道的一个林业管护站上班,我们一块儿上班的总共有4个人。”50多岁的刘德成是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希望村的村民,同时也是一名护林员,今年已经是他当护林员的第8个年头了。

  刘德成他们平时就住在那个偏远的管护站里,每天早出晚归,一天的主要工作是给树木浇水、割草、看护树林、防火等。为了丰富业余活动,管理部门还为他们配置了电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过着这种略显单调又平凡的日子,然而当你看到一排排的树木成长起来,将干旱的戈壁滩装扮成绿色之时,就会体会到护林员付出的辛勤汗水,感受到他们平凡中做着不平凡的事。

  “家里有6口人,种着1.27公顷地,主要是媳妇在种庄稼,我每个月有7天的休息时间,回家后帮着浇水、锄草什么的”。他还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能领到2500元的工资,政府给他们缴纳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金等,家庭总体收入还不错,日子过得挺幸福。

  近年来,海西州除了聘用刘德成这样的公益林护林员以外,按照“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的原则,全州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用生态护林员,月工资标准从1300元-3000元不等,并缴纳五险,切实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解决贫困户收入难的问题,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

  记者了解到,目前阻碍贫困户外出务工的因素不少,如孩子或老人需要照顾,家里的作物需要照料等等。而生态护林员在家附近就业,对于有需要照顾家庭的贫困户带来了便利,实现生态保护和解决贫困户家庭困难有机结合。生态护林员收入稳定、门槛不高、无需成本、不担风险,一人就业基本可实现全家脱贫,为因残疾、无技能、无劳力、无致富门路的贫困群众开启“生态脱贫通道”。同时,通过生态护林员的增收,引导带动困难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脱贫观、致富观,不断提升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利用生态保护引导贫困人口有序转业,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为贫困地区探索出一条以绿色产业促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带动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强化了生态环保意识,有效改善了全州各族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

  自2005年我省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林建设以来,海西州国家公益林管护补偿面积由“十一五”初的57.71万公顷增加到“十三五”初的142.96万公顷。截止2016年,聘用国家公益林专职管护员1832名,聘用技术人员204名,落实生态护林员885名(一户一人),落实国有林家庭合同制管护1874户,集体和个人林地管护1862户。

  

  有了树才需护,护林员一年更比一年多,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事实--海西州林业面积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大。

  10月24日,德令哈市下着雨夹雪,虽然已过了绿化的繁忙季节,但记者在长江路延伸段发现,一些林业工作者依然忙碌在各个绿化带上,只见他们每个人左手提着一桶白色的染料,右手拿着一个拖布,正在给沿路的小树们“涂白”。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他们的身影显得那样可爱动人。

  一位叫李旭钢的负责人说:“在柴达木这片干旱少雨的土地上,种植并且养活一棵树是不容易的,现在天冷了,无法开展植树活动,这几天我们召集了一些暂时闲下来的护林员把树干的一部分涂成白色,为的是防治病虫害对树的伤害,希望来年这些树都能够茁壮成长。”

  据了解,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是全国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全省沙化面积最广、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难的地区,盆地内气候干旱、寒冷、多风,在生态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沙漠化土地总面积946.67万公顷,占青海省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5.6%。近年来,海西州全面推进以造林绿化、封山育林、工程固沙、湿地保护等为重点工程建设,全州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6.9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五年减少1.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5%。

  近几年,在德令哈居住的大部分人坐汽车去乌兰或者西宁,被沿途的绿色长廊所感触。只见315国道两侧的绿树成荫,好比身着绿装的军人一样,整齐地站成两排,让人倍感亲切。现如今,海西州的各个城镇,每一条主街道都能看到街道两旁花枝鲜艳、树木繁茂,一棵棵新栽的树木枝头绿叶舒展,顽强地在戈壁荒滩上“靓”出了一片绿色的身影。

  针对315国道、青藏铁路沿线防沙治沙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以生态效益为目标,以防风、固沙、绿化、美化道路为核心,通过节水灌溉、人工植树造林、围栏管护等措施,建立以乔、灌木为主的公路绿化、美化防护林体系。青藏铁路两侧绿化119公里,315国道两旁绿化56公里,109国道两旁绿化60公里。为了节约水资源,集中开展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和以灌区骨干渠工程改造、喷微灌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工程。在德令哈市实施滴灌造林示范工程,形成6666.67公顷的滴灌面积。

  9月的一天,记者走进德令哈市枸杞产业园,一股淡淡的果香味扑鼻而来,被壮观的枸杞林所震撼,随处可见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枸杞林,成方成片的枸杞园里,棵棵枸杞树枝繁叶茂、整齐排列,鲜红的枸杞果沉沉甸甸地挂满枝头,蕴育着一片希望与未来……在一望无际的枸杞园里,不管男女老少都提着一个个塑料桶,将头埋在一棵棵枸杞树之间快速地采摘。一片红与绿交织的海洋延绵到天际,沉甸甸的枸杞子恰好成熟,每一粒都红彤彤的圆润饱满,甚是可爱。记者更是亲自体验了采摘枸杞的辛劳与快乐。在枸杞园中,只要随意摘下一粒枸杞的鲜果放入口中,枸杞的甘甜立马刺激着你的味觉神经,这也是大自然给予海西人民最美好的馈赠,更是海西人民植树造林辛勤劳作的结晶。也正是这片红果绿林,让德令哈这座大漠戈壁的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也因为浓浓的绿意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全州建立荒漠化造林、抗旱造林等科技推广示范点4处,引导农牧民群众在适宜地区种植枸杞、沙枣、白刺、沙棘等抗旱作物,其中,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06万公顷,年产枸杞干果约6.44万吨,年产值达26.8亿元。德令哈、诺木洪2处枸杞产业园区初步形成,成为海西林业和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支撑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海西州相继建立了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格尔木胡杨林、可鲁克-托素湖、诺木洪、祁连山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乌兰县哈里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09.2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4%。柴达木盆地腹地的乌图美仁、都兰夏日哈、乌兰卜浪沟、大柴旦、茫崖纳入国家封禁保护试点地区,保护面积达41.25万公顷。争取三北防护林工程国家投资9990.8万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69万公顷。建立各类苗木繁育基地,年产苗木420万株,产值达1000万元。

今年我省造林绿化开创两个“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人民政府
旅客的巨额有价证券失而复得
  青海新闻网讯“真不知该如何表示感谢了,我只能说,Qhnews.Com
今年我省造林绿化开创两个“最”
  青海新闻网讯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Qhnews.Com
“小赫兹”鼓了村民“钱袋子”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震鹏 晓常    金青海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