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管理和服务落到每个草原牧户——记达日县首创的牧区网格化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05.06.2014  14:54
核心提示:   在系统内输入一个牧民的名字,他的户籍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家庭基础设施、家庭经济状况、享受各类社会保障情况等信息应有尽有——达日县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里,详细记录了全县每个

   在系统内输入一个牧民的名字,他的户籍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家庭基础设施、家庭经济状况、享受各类社会保障情况等信息应有尽有——达日县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里,详细记录了全县每个牧户、居民、流动人口、僧人及寺院的基本情况,全县的“家底”一目了然。

  这是达日县在我省率先实施、全国首创的汉藏两种文字的网格化管理软件,这套由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开发的软件的使用,标志着达日县网格管理信息库初步建成。

  网格化管理是把原有的社区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划分,从而在一个社区内形成多个“网格”,在“网格”内组建服务团队,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社区事务主动介入、快速反应、高效处理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省东部地区、海西地区已经是非常普及。但是把分散居住在广袤的青南高寒草原上牧民纳入网格化管理模式,达日县却是第一家。

  从牧区的实际出发,实现乡镇社会管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安全稳定在“面”上实现,确保牧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正是达日县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这个模式为在高寒草原上,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力抓手平台。达日县委书记武伟说。

  早在去年10月中旬,达日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全县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并在10月底以前基本完成所有行政村的“定格、定人、定岗、定职责、定流程、定图谱”工作,初步形成全县农村牧区行政网格化管理服务管理机制。谋定而后动。紧接着,达日县以各乡镇辖区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各行政村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依据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基础优劣等情况,科学合理划分了257个网格,并将420名草原生态管护员确定为网格负责人,构建了“县领导—乡干部—村干部—社长—网格长”5级管理机制。

  这不仅仅是把相关数据输入电脑那么简单,这是一套机制,这是一个体系。把网格化管理机制网络化,完善基层基础信息数据库,做到全县情况一目了然。在工作人员娴熟的演示中,记者看到这套双语网格化管理系统中,按照人口状况、城镇管理、社会稳定、治安秩序、为民服务、扶贫帮困等类别,建立数字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把公安、计生、教育、民政、社保等多部门的人口等信息数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保证管理的便捷、精确和高效,达到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的目的。

  “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将会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努力使乡镇管理区域网格化,实现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从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转变。”达日县政法委副书记祁东曲告诉记者。

  今年2月3日,建设乡达日龙村发生草场火灾,村网格负责人盖坚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向乡党委、乡政府汇报灾情,并组织牧民群众赶赴火灾现场扑救,当公安、消防等部门赶到时,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火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桑日麻乡前进村三社、向阳村一社网格负责人布旦和特英两人,帮助村里牧民群众及时报销医疗费,为网格内群众贴心服务、解决困难,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上红科乡尼多村二社网格负责人贡才,在开展日常巡逻时,发现两牧民打架斗殴,通过教育劝导及时制止了斗殴事件,防止了事态扩大,切实维护了该乡的社会稳定;

  德昂乡唐什加村网格长管理的带拉尕玛沟网格内共有牧户40户,常住人口176人,牲畜2000多头。自才旦接任网格管理员以来,通过走访入户迅速掌握了网格内服务人群的基本情况,并经常深入到牧户家中与牧民群众相互谈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截至目前,共向乡党委、政府反映社区民意10余条,调解牧民纠纷8起,得到网格内牧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自从有了网格责任人,管理和服务的“触角”伸到了大山深处的每一户人家,他们及时反馈灾情、及时调处矛盾隐患,起到了促进了地区和谐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作用,同时也成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

  社会治理创新,要发动群众,也要善用新技术手段。有了社会治理创新网格化管理工作软件,达日县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