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好政策让我们走上脱贫路
我叫赵生春,生活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灯塔乡仁青岗村,家里5口人。当人们说起班玛县的时候,总会与“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联想在一起。但是我想,虽然自然环境艰苦了点,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奔向小康的梦啊。
近来,乡亲们给了一个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荣誉——“致富带头人”,只因为我带头种起了马铃薯,而且收成还不错,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县上的“百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带动了185名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我知道,这是乡亲们对我的信任。
说起如何带头种马铃薯脱贫致富,还要从头讲起。
班玛县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青海省最大的原始森林“玛柯河林区”就在这里,有果洛“小江南”的美称。因为这里有森林,环境土壤也适合种地,所以这里农牧兼营,但还是以牧为主,地里也只种一些青稞。
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班玛县上下共同努力,走乡串户、广泛调研、摸底排查,最终确定了我们村为省定重点贫困村,41户185名群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的仁青岗村,因贫困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发展动力不足、创业资金短缺、致富项目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村无产业发展、户无增收渠道,贫困群众年可支配收入均低于2970元。
我们家也不例外,也是贫困群众里的一员,但是县、乡各单位和村里的干部一直努力帮助我们,为我妻子、孩子申请了农村低保,申请到易地搬迁项目,还为我们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为子女申请了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好政策一件件落实到了自己的头上。我想,这么好的政策,有机会一定要摘掉“贫困”的帽子。
光脑袋里想脱贫,不行动也是“空谈”。无意中,我有了种植马铃薯的念头。2015年初,村里来了贩卖马铃薯的商贩,一卡车的马铃薯几天就卖完了。家里本来就贫困,全家人依靠种植青稞卖钱,每年光买蔬菜也要花不少钱。我就想,其他蔬菜地里种不了,马铃薯能种啊,而且种马铃薯我在行,卖的价钱还比青稞高。于是,我就试种了1.3公顷的马铃薯,当年就收益了4万余元,在十里八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16年,班玛县扶贫开发局和乡政府干部通过实地调研、广泛论证、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决定投资118.32万元,在我们村实施“百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今年,班玛县扶贫开发局又购置了马铃薯良种、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免费发放给仁青岗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我就负责起了种马铃薯的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当起了种植马铃薯的“土专家”。
国庆节后就是收获的日子了,百亩马铃薯预计收入达40万元,每名贫困人口可以增收1350元,一个个不起眼的小马铃薯,把大家脱贫致富的激情调动起来了。不仅如此,其他村子的群众看得眼热,主动前来询问马铃薯种植相关事项,我也希望可以当好致富带头人,把马铃薯种植教给更多人,大家一起奔小康。
现在,每天吃得好,穿得好,还有富余下来的钱,日子越过越好,每天都像过年过节一样,党和政府把那么好的政策落实到我们的头上,我也发现了奔小康的“致富经”,我一定会义不容辞担负起致富带头人的责任,将好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教给身边的贫困群众,大家共同走向幸福生活。( 张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