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祥和迎新春:火火的节日 浓浓的年味

07.02.2016  01:21

  青海新闻网讯 不知不觉,春节临近,空气中的年味也一天天地浓醇起来。

  雪山脚下,黄河两岸,西海之滨……全省各地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新年将至的快乐。

   年味,弥漫在商场超市

  浓浓年味,浓浓情。西宁市各大商场超市,品种繁多的年货堆积如山,琳琅满目,步履匆匆的人们穿梭其间,精心为家人挑选着喜爱的物品,快乐幸福荡漾在脸上。

  花卉盆栽作为新年喜庆气氛不可缺少的点缀,也是很多市民过年的必购商品,各大花卉市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

  离除夕还有2天。一大早,西宁市民张芳英和老公赵启明来到位于文化公园西侧的花卉展销中心购买年宵花。“我们今年刚结婚,想着过年给双方父母家里买点花,图个喜庆,这次挑了2盆蝴蝶兰、2盆君子兰”。

  “最近,我们两个人每天从早忙到晚,特别是中午以后,来买花的人络绎不绝,像蝴蝶兰、凤梨、红掌、大花蕙兰、一品红、杜鹃等深受群众喜爱。”花商李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月4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街头,熙熙攘攘的人们穿梭在各类年货摊点、批发市场和各大超市里,大家都在为置办年货而忙碌着。

  这几日,各类年货小摊显然要比别的商品摊位热闹一些。“这不快过年了,我就批发了对联卖,一天能卖好几百元!”正在青海湖南路一摊点卖对联的李洪说。

  在他的摊位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对联、年画,这天他还增添了不少藏式对联、哈达……

  走过热闹的街角,在香巴拉广场的德吉生鲜超市内前来购物的居民络绎不绝,一旁的收银台边等待结账的人排成了长龙。

  “现在海南有了大超市、大市场,我们买这些东西就不用跑到西宁去了!”专程从兴海县河卡镇驱车来置办年货的娘先加说。

   年味,弥漫在广场、社区

  “来,来,快点,我们再排练一会儿。”2月4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社区的文化广场上,一位藏族大叔和几十个年轻男女一同载歌载舞。过来看节目的牧民坐在广场边的椅子上不停地鼓掌,刚刚从集市买年货回来的几位牧民也把手里的东西放在边上,跟他们一起跳起来。

  “要过年了,现在生活比以前好的多,村里组织大伙儿表演节目,我们都很开心。”柔桑大叔满心欢喜地说。“今年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我老婆到时候给老乡们唱歌,我也准备了一个独舞表演凑凑热闹。”说着,扎东跟着音乐跳起来。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无论是集市,还是家里,牧民们忙得不亦乐乎,社区的年味也越来越浓。

  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镇铁吾村广场上,身着华丽藏装的男男女女笑逐颜开,排练着藏戏、锅庄、民歌等一批新春节目。其实几天前,附近各个村落的传统民族文艺演出、藏族民歌邀请赛、民间射箭比赛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展开,断断续续的爆竹声中,三三两两的孩童欢笑雀跃,他们的新年,早已开始了。

  德令哈市的奥体广场上,连日来已张灯结彩,送福的“金猴”伴着祥和的乐声,最先亮相广场。期间,在彩旗的簇拥中,一艘“巨轮”的造型迎风破浪,彰显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机遇,肩负使命,克服困难的信念和力量。

  为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海东市在社火表演、灯会、书画展览等群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包括送电影、送戏曲、送图书下乡的“三送”和囊括了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等一系列送文化进基层活动。

  从腊月乐都区的“书法进万家”义务写对联开始,一直延续到了“二月二”互助土族自治县花儿擂台结束,整个文化活动从年前到年后延续两个多月时间。期间写对联、演社火、猜灯谜等传统项目营造着一份欢乐、祥和、文明、喜庆的节日气氛,让河湟谷地的群众品尝一份文化美宴。

   年味,弥漫在群众家里

  2月3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多彩乡聂恰村查河昂措梅龙合作社中,秋珠和妻子正往面包车里装风干牛羊肉、冻肉和酸奶,他要到县城跟孩子和父母过春节,想想和两个孩子已经有半年多时间没见面了,想着马上就要见到家人,秋珠和妻子脸上流露出了喜悦。去年,秋珠加入了联户经营的合作社,年底的时候分红3头牛5只羊和1万元现金,秋珠和妻子又返聘到合作社,在草场为合作社放牧,去年一年下来也有了1.5万元的收入,两个孩子和老人住在县城,春节马上就到了,秋珠和妻子要回县上和家人团聚,办一些年货,给孩子买新衣服。

  新年临近,家住格尔木市城北村的赵生得又开始忙活起来。厨房的热锅里,滚烫的清油上下翻滚,白色的面饼、面条在锅里迅速翻飞,变成了金黄的油饼、馓子,为新年的生活增添了一道道美食,也增添了一份美好的期许。

  前几年以种地为主的赵生得,去年开始在自己临街的家中办起了榨油坊,宽敞气派的二层小楼内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红火的日子也让他对过节的各种吃食有了精心准备的心情。一会儿功夫,两大盆馓子出锅了,金黄的馓子让赵生得的两个小孙女忍不住围着桌子先尝为快。赵生得说:“原来过年都是酸菜炖粉条,做个拉面就是最好的了,现在过年的饭桌上鸡鸭鱼肉都有,政策好了,有吃有穿啥都好。”

  隆务镇铁吾村浓浓的年味儿,随风飘散在家家门前炕饼的香味中,弥漫在户户打扫庭除,桌上铺起卡垫,门上贴出年画的喜庆氛围中。

  村民夏吾三知一家人围着嗤啦啦作响的热油锅,烹炸着香喷喷的馓子和麻花儿,厨房里,手抓羊肉、蕨麻米饭、藏式包子、酥油炒面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食品早已备齐,灶房正中的墙上,已经用干面粉撒上了“八吉祥徽”,大门上也用石灰粉画上了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寓意人寿粮丰,岁岁平安。

  年味,在刚刚经历过地震的门源回族自治县也日渐浓郁。远离市区的门源县乡亲们已在除旧迎新的繁忙中欢声笑语,大红灯笼和窗花映出张张笑脸。

  1月26日,门源县首届民间春节联欢晚会在一曲欢快悠扬的舞蹈《红红火火大中华》中拉开了序幕。各路民间艺人齐聚舞台纷纷助阵,各族群众挥去地震的阴霾,欢聚广场拭目以待。寒冬因为欢腾不再寒冷,夜晚因舞台而灯光璀璨。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成为门源群众喜迎新春的首份贺礼。

  演出现场,一个个带有浓郁文化特色的节目将现代文艺和民间“非遗”融汇为一道独特的春晚“大餐”,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乐在其中、笑声掌声不断。

  (本报记者 林玟均 刁永萍 苏烽 才让多杰 张多钧 孙肇明 李兴发 公保安加 马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