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一年 青海: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时,通过“生态之窗”远程视频音频系统,不仅察看了三江源区域生态保护情况,还与远在三江源的基层干部和生态管护员现场视频交流。如今“生态之窗”已成为宣传推介美丽新青海的重要窗口。从去年8月至今,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迎来送往了90多批700多人次的考察团、主流媒体采访团等,包括中编办、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有关部委和科研院所,广东、湖北、新疆、西藏、云南等省区环保部门及国内部分主流媒体。
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精确观测系统
一年来,我省不断加强环境信息化及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监管,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和公共服务水平。尤其是强力推进站网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率先建成“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精确观测系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监控预警系统。
按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及野生动物典型活动区域分布特点,省环保厅启动青海“生态之窗”建设工作暨三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远程视频观测系统,在全省选取40个观测点,采用5千米至15千米长光程高清视频监测、数字化网络实施传输、统一平台管控的方式,建立了网络远程视频监测管理系统,近距离观览典型区域生态类型、自然景观、野生动物以及生态多样性,实现远程实时高清视频观测和监控。
截至目前, “生态之窗”项目已建设完成了果洛藏族自治州黄河源鄂陵湖、扎陵湖、玛多县野马岭、玛沁县大武镇黑土滩、久治县年保玉则,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自然保护区、杂多县澜沧江大峡谷、玉树市康巴风情街、红旗小学,长江源园区昆仑山玉珠峰南坡,茶卡盐湖和可可西里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黑河大峡谷、青海湖泉湾、哈尔盖等19个观测点位。
今后,我省环保部门将在现有“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系统上,积极拓展利用通信卫星、有人机和无人机相结合的航空遥感等监测手段,补齐“空”的短板,建设覆盖全省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系统。用2年至3年的时间,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信息规范发布、监测监管协同联动,各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 “天空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切实牢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魏吉全:扛起生态环保的责任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时,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远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黄河源扎陵湖监测点位现场连线视频对话。果洛州农牧局副局长魏吉全简短介绍了玛多县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8月20日,魏吉全再次出现在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这次他给省长汇报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魏吉全说,去年我们向总书记视频汇报了工作以后,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和殷切希望,扎扎实实地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一年来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增加了管护员的岗位设置,整合了各类管护力量,建立了以生态管护为主,涵盖基层党建、扶贫攻坚、社会治安、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管护员组织模式,并且在果洛全州推广,进行组织化的巡护,使基层的生态管护工作走上了正轨。
以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为基础,在果洛全州范围内建立州县乡村户五级的生态管护管理考评体系和管护员生态管护责任履行考评机制,以及管护员监督生态保护责任落实的监督机制,使生态管护的效果和生态绩效考核奖励资金的落实挂钩,使生态管护的责任和政策的补助挂钩,生态管护任务的完成和生态管护补助的发放挂钩,这样就一级一级夯实了责任,为生态管护政策落地见效奠定了基础。
围绕开展清洁环境的行动对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创伤,在果洛全州范围内进行统一的复填复路,提出“打造全域无垃圾”的口号,对所有的垃圾全面清理;开展了以包虫病防治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治,通过这些工作,对全域内的生态环境洁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这个历史机遇扩大宣传和培训,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一年来,我们奉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扛起的是生态环保的责任,投入的是资金劳动和汗水,见到的是生态环境逐步在改善,收获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李飞:“为生态保护尽绵薄之力”
8月23日,是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李飞熟记的日子,更是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纪念日。因为,在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视察工作时,曾勉励他在青海的工作。
回想总书记亲切的询问,李飞倍感振奋,他说: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视察工作,听取省长的汇报后,总书记与一楼监控大厅内工作人员握手准备离开时,听到有人说工作人员李飞是博士后,总书记停下脚步询问‘谁是博士后’,我赶紧回答‘总书记好,我是,我之前在环保部工作,后来调到这边’。”对于当时的情景,李飞记忆犹新。总书记说, “怎么调过来的?”李飞回答, “之前在西部博士服务团挂职,挂职结束就主动留下来了。”总书记说, “很好。”李飞接着补充说, “青海面积大,适合做遥感应用,之前我们用美国人的卫星、法国人的卫星,现在咱们自己国家的资源系列、高分系列卫星上天后,越来越多用国产的卫星,清晰度高,效果也很好,我们现在逐步在建平台,把三江源用卫星好好监测起来。”总书记听了很高兴, “很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这里是学有所用的地方,你在这里也可以收获很好的生活。”李飞作为第十三批“西部博士服务团”成员,来青海已经四年多了。如今的李飞已经在青海安家扎根,并任职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继续服务青海。一切还要从2011年说起。那年,身为国家环保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工作人员的李飞被派往刚刚成立的青海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挂职锻炼。经过半年的学习锻炼之后,李飞发现青海面积广阔,所学专业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2012年,李飞申请加入了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第十三批“西部博士服务团”,继续留在青海服务一年,挂职遥感中心副主任。一年服务期满结束后,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他又申请调到青海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工作。
时光荏苒,一年时间飞快过去了,回想当时的情景,李飞还是难掩激动的心情。对于总书记说过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忆深刻,他说: “总书记的话,是对我工作的最大勉励。青海幅员辽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们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青海生态环境重点区域进行精细化的监管,为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你看,这张图上的一排帐篷宾馆是新建的,几个月前,我们用卫星数据监测青海湖周边环境变化的时候还没有这些帐篷。”李飞指着电脑上两张青海湖畔的卫星监测图片说。去年和今年的监测图像一对比,青海湖畔一年来发生的变化清晰可见。李飞正在使用的这个系统,就是他带着科研团队一起建设的“青海省生态环境重点区域遥感督查运行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省各自然保护区、工矿企业等重点区域实行精细监管。
在过去的一年来,李飞和他的科研团队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扩大生态环境重点区域的监控范围,使我省生态环境精细监管又向前迈进一步。李飞说: “现在,通过高分辨率影像,能够把非常精细的、细微的人类活动变化监测出来,精度提高了15倍。”作为从国家环保部引进的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李飞带领团队参与完成了众多生态科技项目建设,成为我省生态遥感监测中心的技术后盾。
去年,总书记言谈中对他的勉励,更坚定了李飞服务青海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他说: “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将会多运用我们国家自己的高分系列卫星、资源系列卫星等最新的这些IT信息技术,带领团队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刘阳:干好本职工作从源头上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2016年8月23日15时至16时,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视察的时候,刘阳就坐在领导身后的控制席位上,控制着整个大屏幕上的画面。
回想一年前总书记视察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总书记走进监测中心的时候,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握手了,当时心里特别激动。”刘阳说,“让我更激动的是,当时给总书记汇报的演示文稿就是我做的。”8月21日,刘阳又制作了《总书记视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一年来的回顾》演示文稿,他又一次仔细回顾了一年前的情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他已然牢记于心。
刘阳的工作是环境应急管理,用他的话说,是守护生态底线的一项工作,是针对环境风险源筑起的一道“防火墙”。一年来,刘阳立足本职工作,穿梭在几大工业园区内,对重点化工企业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从源头上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
一年来,他们对15家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对工艺管道阀门、法兰等共计32289个点位进行了泄漏检测,从源头上治理环境安全隐患。刘阳说: “我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试点建设工作。从2014年至今,已完成四期项目建设,累计投入4660万元。预警体系共建设13个监测子站,配备了光法、干法仪器共17套。已实现针对10余种有毒有害气体和30种大气重金属的监控预警。”下一步,将由点到面,辅助以点式传感器和红外热成像,继续扩展监测点位,建设18个站点和29个视频监控点。(魏金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