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人故居您去过吗

23.01.2015  19:14
核心提示:     青海高寒多风,又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居民房屋及院落多采取封闭式设计。但各民族由于有着不同习俗,因此内部装修及布局又各不相同。明以前民居建筑基本消失,现存较典型的居住宅院,主要为清末与民国时所

  

  青海高寒多风,又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居民房屋及院落多采取封闭式设计。但各民族由于有着不同习俗,因此内部装修及布局又各不相同。明以前民居建筑基本消失,现存较典型的居住宅院,主要为清末与民国时所建。

  青海省过去虽然有诸多活佛、千百户、土司及官僚土绅等所谓名人,但他们的居所大部在民主改革及宗教改革时被拆除或改建,保存原貌的极少。

  十世班禅故居

  位于循化撤拉族自治县文都乡毛玉村东。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1938-1989年),藏族,1941年被班禅行辕堪布会议庭认定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1949年经国民党中央政府批准,继任第十世班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世班禅先后任第二、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故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藏式平顶四合院建筑,有房屋15间。1979年在旧居旁新建两进院落的两层藏式平顶庄院一处。

  马步芳公馆

  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又名“馨庐”。1943年建,耗资3000万大洋,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马步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期的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公馆”保留下来的院落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间,分别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号院、西二号院、西三号院以及后花园等7个独立而又联系的院落组成,各院和重要厅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设计精巧,建筑古朴典雅,整个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庄严和神秘的气息。

  昂拉千户宅院

  昂拉千户宅院,位于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昂拉千户宅院始建于公元1949,原为居住在尖扎地区昂拉千户的宅院。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番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番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而项谦为第七代千户,这个庄院是项谦继位后新建,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是目前我省诸多旧宅中保存较完整的藏式庄院之一。1998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用才宅院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桑哥村。始建于清末,后有修葺。平面呈正方形,夯土板筑墙,外抹草拌泥,墙高出屋顶,四角放置白石。大门开于南墙偏东,单扇板门。院内四面建房,皆为面阔3间、进深2间。所有房屋都是黄土夯实平顶,北房二层楼式,底层明间(即外间)正中放置面柜,明间与次间用板壁相隔,板壁雕有鹿、鹤及花卉图案,次间设有火炕。北房二层向两端延伸成为面阔5间,其中2间建在角房之上,西房为面阔3间、进深2间,平顶屋面,上实黄土,锅台连炕,锅台与炕用板壁相隔,两端开门,东端开窗,用以传饭菜处。该宅院系典型的土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