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个神秘的鸡蛋会(下)
关于互助县丹麻镇索卜滩村,有你很多想不到的地方,无论是新旧石器时代,还是青铜时代,历史都没有遗忘索卜滩村,甚至它还和成吉思汗有着深厚的渊源。
可以说,索卜滩的特殊文化现象不仅在海东独树一帜,在青海也是凤毛麟角,单从“鸡蛋会”这个名称上,你就能看出索卜滩的不一般。那么,索卜滩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村落呢?
丰富的历史遗存
索卜滩村还有一个沙什当本康,砖木结构,歇山顶,基座为方形。面阔三间,四周有回廊。本康内装有宝瓶、佛像等,用于镇邪除恶,保佑村庄平安。
在索卜滩村,各种遗址并存,这也是异常罕见的。西滩坡坡后头遗址位于索卜滩村四社西的索布沟北岸一台地上。北至荒坡,东、南、西三面断崖,东断崖底为西干渠,南断崖底为索卜沟,西断崖底为孙永升家的宅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5米,南北宽45米,面积4700平方米。这里的地表为农田,散布有夹砂红陶片,未发现文化层,从采集的陶片分析,遗址属青铜时代卡约文化遗址。
小六里头墓地位于索卜滩村四社西150米处的小六里头台地上;墓地南面的索卜沟底部有至张家沟村的道路,西南800米处为索卜沟四社,北至山坡,东、西、南三面断崖,东断崖底下为小六里头沟,南断崖底为索卜沟,西断崖底为大六里头沟。墓地平面呈不规则形,东西长93米,南北宽90米,地表为缓坡和林地,西部断崖处暴露有人骨、夹砂红陶片,经对采集的标本分析,属青铜时代卡约文化墓地。
关帖遗址位于索卜滩村一社北80米处的关帖山。南部有魏氏坟墓,东邻田间道路,南80米处为索卜滩一社东至东干渠,西、南至关帖沟田间灌溉水渠,北至东干渠和关帖沟田间灌溉水渠交汇处向北88米处。遗址平面呈三角形,南北长88米,东西宽43米。遗址地表为农田,散布有夹砂红陶片、泥质红陶片。经对采集的标本分析,属青铜时代齐家文化、唐汪式陶器。
久拉坡根遗址位于索卜滩村四、五社西300米处的久拉坡根。东至断崖,西为久拉坡弯子,紧邻西干渠,南至田埂,北至田埂。南北长144米,东西宽20米,面积2880平方米。遗址地表暴露极少陶片,未发现文化层,调查中在四社村民索占虎家征集到一件双耳彩陶罐,经分析为青铜时代卡约文化遗存。
此外,索卜滩村还有一处民国时期建成的水磨坊遗址。
神秘的文化遗存
不仅仅是遗址,索卜滩村还有着大量的文化遗存。土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民间文学及故事,《拉仁布与吉门索》就是其中一项。《拉仁布与吉门索》是用纯土族口语创作的,在民间也用土族语演唱。这部民间文学作品用生动的形象、深沉悲壮的语言,以讲唱的形式,记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不幸的热恋悲剧,是属于讲唱体裁。《拉仁布与吉门索》围绕牧主的妹妹“吉门索”与雇工“拉仁布”爱情故事为主线,分八个章节进行叙述。第一章简明扼要地交待了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讲述一对活泼天真的男女青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看到的牛、羊、喜鹊、白鸽等家畜和飞禽走兽那样融洽生活的过程;第三章讲述了虽然爱富嫌贫的哥嫂百般阻挠,将他们“隔离”,但拉仁布和吉门索的爱情无法被拆散,高山、深涧、大滩也难以阻隔他们相会,他们与哥嫂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仍然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自在,过着“你由西来我东迎,分开了的牛儿要合群。牛儿羊儿要合群,哥哥妹妹要合心”的生活;第四章描述了一对相亲相爱的恋人在一幅有山有水有牛羊,有苍松翠柏的美景中沉浸在甜蜜热恋的幸福里,倾诉着互相爱慕的誓言;第五章讲述吉门索哥嫂从设置障碍到公开干涉以至狠下毒手谋杀拉仁布的经过;第六章主要讲述吉门索无情揭露哥嫂的罪恶行径;第七章讲爱情受挫,吉门索投身拉仁布的火葬堆殉情,以死反抗罪恶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第八章讲述一对情侣死后化树化鸟,惩治恶人,以完心愿。以此唤醒人们去战斗,以斗争精神争取新生和自由,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
《拉仁布与吉门索》的起源时间至今还没有具体的定论。有关学者认为,它是土族由畜牧业生产逐步转向农业生产,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悬殊很大,阶级对立更为严重,阶级矛盾十分激烈时期的产物。最早的相关资料是在上世纪5 0年代全国民族普查时搜集到的资料。上世纪6 0年代的版本有青海师范学院搜集整理的《拉仁布与吉门索》和左可国整理的《阿龙布和姬姆索》两种。上个世纪80年代由许英国、王殿等整理后刊登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土族篇)和《陇苗》杂志上。
1 9 8 2年,《拉仁布与吉门索》由互助县文工团改编成歌剧搬上了舞台。《拉仁布与吉门索》是属于群众性民间文学作品,其传承以大众传承的方式延续,大部分在“花儿”演唱场合自学而得,但也有从师学艺术的。
索卜滩村是土族的发源地之一,元朝时土族的先民就居住在这里,从史料记载中得知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这个土族村落里有一个传统的庙会,即传统的娱神节日,在神庙里给龙王、九天娘娘、三霄娘娘等神献牲酬祭,庙会期间法师诵经、跳土族人称为“博”的法师神舞,以避祸禳灾。这就是索卜滩村著名的“鸡蛋会”。
“鸡蛋会”会场设在村西龙王庙前。神殿前竖立高三丈三的幡杆,下埋一尺八深,寓意为三十三天界,十八层地狱。用彩纸剪贴成云纹、水浪样式的长幡忏,挂在杆头垂落于地,幡杆上端横置两齿叉,叉尖各有一个大馒头,寓意日月同辉。幡杆上端还拴着包有五色粮食、红枣、花生、水果糖及硬币等物的布袋,谓之“梁蛋子”。傍晚仪式结束的时候,众人围抢这些献品,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梁蛋子”者可禳灾避祸,化凶为吉。
这天,因为是神会,参会的所有土族群众都会穿上最漂亮的民族服饰,特别是年轻的土族妇女,穿上五彩花袖衫,戴上宽边礼帽,礼帽前边插上鲜艳的绢花,绢花中间还安放一块小方镜子。于是,整个会场里花动镜闪,是另一种形式的花海。有意思的是,庙会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游戏——碰鸡蛋。游戏不仅是小孩玩的,而是到会的男女老少都玩。
这一天,所有赶会者都会携带熟鸡蛋到庙会场地,认识的,不认识的,就互相撞击鸡蛋,蛋破者为输,赢了的剥掉蛋皮吃掉,到庙会结束,剥下的鸡蛋皮洒满会场,白花花一地,故称“鸡蛋会”。
据当地老人说,“鸡蛋会”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因一次春天的雹灾而举行的,留下庙会打鸡蛋禳灾之俗,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说这一天打碎很多鸡蛋,地上铺满白花花的蛋皮,龙王及山神高兴了,这一年就不会降落冰雹,庄稼就会丰收。
索卜滩村“鸡蛋会”与中国远古神话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联。吃鸡蛋、相互敲击鸡蛋的象征意蕴,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信之情。三月里万物化育,是生命季节,诸多民俗事物都在深层的生命意蕴上暗合于季节更替。索卜滩村“鸡蛋会”期间,还要在神庙里给龙王、九天娘娘等神献牲酬祭,祈求风调雨顺。九天娘娘也称女娲、玄女、凤凰圣母等,为中国上古女神,阴历三月十八是她的诞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