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特色鲜明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村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大通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为基础,全面开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进而夯实“美丽大通”建设工程。建设中,大通县立足农村的地域特质,以“六度”促进“六美”,彰显地域人文特点,全面检验机关作风建设和政府为民办实事情况。
加大力度,整合各方力量,打造“美丽乡村”和谐之美。继续整合城建、环保、林业、水务、扶贫等涉农部门项目,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帮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
推开广度,发挥群众主体,打造“美丽乡村”整体之美。全县实施的76个“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催人奋进,也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我们要继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享美丽成果,通过“连点、成线、扩面”在全县形成美丽乡村的整体美。
提升高度,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实用之美。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坚持适度超前、引领发展的原则,高标准编制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确保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拓展深度,挖掘村庄内涵,打造“美丽乡村”特色之美。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明确特色定位,形成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支撑的特色乡村。在实用、美观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统一,在特色中彰显文化深度和内涵。
延伸长度,开阔长远目光,建立“美丽乡村”人文之美。建立健全村庄基础建设、环境保洁、村容美化、村务管理等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农户庭院卫生管理制度、门前“三包”、苗木管护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等村庄管理长效机制,进而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
铸造强度,围绕农村经济,打造“美丽乡村”富裕之美。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必须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扩大“一村一品”的影响力,加快优质粮、特色蔬菜、特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