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扶贫促农民增收

11.12.2015  12:30

近年来,海东市结合各县(区)实际,根据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培植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提高品质,扩大规模,以“造血式”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几年的发展,海东市扶贫产业形成了以民和为主的草畜联动畜牧养殖,以民和、化隆、循化为主的冷水鱼养殖,以乐都、平安为主的富硒蔬菜种植,以互助、民和为主的獭兔养殖,以互助、平安为主的树莓种植,以循化、化隆为主的牛羊育肥,以民和、乐都、循化、化隆为主的大樱桃、核桃种植,以互助为主的杂交油菜、马铃薯制种,以循化、化隆为主的拉面经济。群众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化路子在不断拓宽,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目前,海东市以特色种植业、农区畜牧业、劳务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已经形成。

  到目前,海东市通过多种措施做大、做强拉面产业,从政策、金融、培训等方面扶持拉面产业。2015年9月全省扶贫拉面培训基地落户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将为海东拉面经济转型升级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队伍,能更好地实现创业就业和务工增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在新一轮的精准扶贫攻坚中,“造血式”的产业扶贫在不断拓展,根据海东的地域特色、自然资源、经济水平等因素,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实施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冷水鱼养殖、林果产业、富硒农畜产品开发、旅游产业、民族工艺品加工产业……产业不断丰富,走向产业链式发展,激发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