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同志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党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对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丰富内涵
强调从制度上建党。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过去之所以发生各种错误,除了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这个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制度方面的问题”。他还指出,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归根结底是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那些不合理的制度。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重点强调,从制度上建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性、自主性、趋利性、要求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规范党的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制度。他一贯强调,从制度上建党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强调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健全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倡导党的生活民主化、科学化。他特别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他要求,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正确处理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党的各级组织同党中央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党内各种制度中最根本的、带有贯穿性和纲领性的制度。在他的重视和倡导下,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恢复和坚持。
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主体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不能离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突出强调,党正确和有效地发挥领导作用,必须不断改革和改进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针对我们党内领导制度中存在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他提出“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他认为,除了改革现行政治领导体制外,还要改变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工作方法。
强调党章要做到与时俱进。党章在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规范作用。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实际,重点强调党章应与时俱进,适时做出修改。他要求,修改党章要解决好三个问题: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在他的指导下,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对十一大党章作了很大修改,继承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清除了1977年十一大党章中的“左”的错误。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在邓小平党建理论指导下,还制定了与党章配套的若干重要法规。
强调干部工作的制度标准。邓小平同志早在1962年就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在改革和健全党的组织制度方面,着重抓了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针对干部工作制度中存在的弊病,他提出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他提出建立退休制度,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他强调,要建立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以及离休、退休,按照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
强调加强党内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强化监督意识必须立足于教育,着眼于提高监督的自觉性。他要求,加强党性教育,要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党的性质决定了建立在自觉、主动基础上的党内监督,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他重视疏通并拓宽党内外民主监督渠道,他指出:“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强调党员要充分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健全并落实党内选举、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制度。他还十分重视舆论监督,认为舆论监督对加强党内监督不可或缺。
二、邓小平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是深刻领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学习邓小平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对于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按照执政党的特点,在党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上进行创新,重点处理好党同国家政权、同社会的关系问题,实现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能力的现代化。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
二是牢牢把握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就是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根本性,是指党的制度一旦形成,就成为党的法规,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对全党具有普遍适用性、强制性和约束力。全局性,是指党的建设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全局都会发生影响,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离不开党的制度的规范和保证。稳定性,是指党的任何一项制度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是全党意志的体现。长期性,是指党的制度是可以长期起作用的东西,全党要共同遵守。
三是积极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各级党组织必须要完善决策机制,保证改革和发展决策的科学性;理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职权边界,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保证权力运行规范高效;努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完善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制度,深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补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完善干部实践锻炼制度。建立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造争优机制,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完善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制度,督促引导党员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完善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制度,着力提高组织工作制度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围绕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一系列新制度,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完善干部宏观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政策,坚持从严监督管理干部,解决违规用人等选人用人上的突出问题。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细化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作风常态化制度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增强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制定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方面的制度,遏制党政机关浪费现象。健全党委督促检查制度,督促党员干部切实改进作风,保证政令畅通。
——完善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的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党内法规,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从源头预防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