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剪子今后用不上了”

27.05.2018  09:51

指着公示牌上新旧房屋的照片,王进忠说,相比以前的土坯房,现在住的房子像宫殿 。

  青海新闻网讯 5月19日,王进忠家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心里谋划了许久的五间房子终于动工了。干活时偶尔歇口气,望着手上被剪子磨出来的老茧,王进忠还难以相信自己真的不再需要去靠剪羊毛挣钱了。

  就在1年前,王进忠一家还生活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6公里以外的茶卡村。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是全国闻名的景区,特别是近两年来,守着景区,镇上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几公里的村道却将王进忠一家和镇上的繁华一分为二。其实,留在村里的村民不多, 100多户村民从2013年起,就陆陆续续搬到了镇上。

  王进忠留在老村的理由很简单:穷。

  靠天吃饭、土里刨食。不提看病难、出行难、上学难这些事儿,时间再往前推几年,靠着2公顷薄田和四处打工的收入,王进忠家的日子还过得去。 2013年,妻子龙生梅得了胃病,看病治疗花了不少钱,赶上两个女儿都要上大学,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钱难挣。一没技术、二没文化,老王干得最得心应手的活就是剪羊毛。

  “早上四五点钟就出门,干到中午就差不多了。有时候干得多,二十几天能挣4000块钱。”在王进忠的印象里,这笔收入能让一家人踏实好几天。可是剪羊毛也看时间,过了那个季节,王进忠又得四处找活干。

  有时候出去好几个月,揣回来的钱还不到1000元。药费、学费、生活费……一笔笔账压得老王直不起腰,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怕吃苦的他总是在心里盼望着,要是剪羊毛这份工作能够天天干该多好。

  苦日子看不到头,不幸又发生到王进忠身上。 2015年,老王发生意外,脚骨骨折。

  完了。

  躺在炕上,王进忠的眼泪往心里流。

  就在这个家庭几乎就要走向绝境的时候,扶贫步伐开始加速,海西的干部群众都在为早日脱贫干的热火朝天。

  来家里摸情况的干部走了没几天,王进忠家就被评为村上的贫困户。低保金、连点单位的帮扶资金……一笔笔扶贫款让这一家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特别是“雨露计划”为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提供的每人每年6千元的资助,让老王一下子松了口气。

  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茶卡镇针对像王进忠一样留在老村的33户村民实施了易地搬迁。 70平方米的房子,宽敞的小院,连大门围墙都统一建好。作为贫困户,搬进镇上的新房,王进忠只需掏一万元。

  搬不搬?

  拿了这一万元,卡上可只剩些零头。

  身靠景区,只要不懒,奔小康的路就在脚下。思前想后,王进忠下定决心不要再穷下去。 2017年7月,王进忠一家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老村,搬到了镇上的新村。龙生梅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成了镇上的保洁员,每个月有了2000元的固定收入。

  眼看着一批批的游客把茶卡镇挤了个满满当当,左邻右舍那些几年前就搬下来的乡亲们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家庭宾馆,走出老村的王进忠这才深深地意识到,该换个活法了。

  今年年初,王进忠拿到了5.7万元的无息贷款,准备盖房开个家庭宾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客房所需的床单被套、被子褥子早就买回来放在家里,在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后,新房也终于开工建设。

  “他们都说一个房间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元,我们能挣八千就行,五间也能有4万元,今明两年就能还清贷款。”老王一边平地,一边盘算着。 “大女儿今年就能毕业了,等她有了工作,日子又能好一些。”

  “对了,几天前又去了趟老村子,有些能用的东西都搬了过来。那把剪子,等她有了工作,日子又能好一些。”“对了,几天前又去了趟老村子,有些能用的东西都搬了过来。那把剪子,那把剪子我留在老家了,我想,今后用不上了。”